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央电视台台长: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电视强势媒体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18日   来源: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党的十七大。(来源:人民日报)

    今年是中国电视事业诞生暨中央电视台建台50周年。50年前,中国电视事业从一间不足60平方米的简陋演播室和一台发射范围仅有25公里的黑白图像发射机起步,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之路。在50年不平凡的岁月里,中央电视台秉持“民族特色,国家风范,世界影响”,以国家电视台的权威地位,以世界电视传媒重要一极的崭新姿态,为塑造国家形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扬伟大旗帜 振奋民族精神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电视事业正确前进的基本前提;符合电视传播规律,是中央电视台50年辉煌发展的基本经验。

    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当代世界风云变幻反复说明,在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关头,国家电视媒体站在哪一边,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关系到国家兴亡和民生安危,是电视传播的基本规律。从建台之初,反映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精神的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到高举思想解放旗帜的四集专题片《联产计酬以后》,再到全面反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的大型政论片《复兴之路》,一部中国电视事业发展史,就是一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唱响改革开放主旋律的思想史。十六大以来,中央电视台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始终坚持“三贴近”,大力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构想和战略部署,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把人民群众的思想意志团结到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为国家兴盛和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信息及时、公开、透明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和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标志,是电视传播规律的重要内容。1987年,中央确定,党和国家的重要新闻首先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发布。此后,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政令、信息的权威发布者,同步报道、现场直播了党代会、两会等重大政治事件,直播了香港、澳门回归、举办奥运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及时发布党和国家的战略决策,深入解读各级政府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执政理念,权威发布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的生产生活信息。尤其是在1998年特大洪水、今年年初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中央电视台充分、客观报道灾情,及时传递党中央声音,全面反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英雄气概,充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向世界展现了现代中国形象,CNN、BBC等100多家国际媒体引用央视节目信号,央视网相关页面日最高访问量达5.06亿,国际社会认为中国国家电视台有效引领了国际舆论。

    顺畅通达社情民意,积极引导社会热点,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是国家电视台的重要职责。从1979年9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出第一条批评性报道《王府井停车场见闻》以来,《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舆论监督栏目坚持真实、平等、客观,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丑恶现象给予抨击和揭露,对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质量安全事故给予曝光和谴责,对困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事难题给予关注和呼吁,对制约社会进步和人民发展的陈规陋习给予提示和建议。新时期以来,中央电视台把电视舆论监督与提高人的思想品德、提高全民族的文化道德素质紧密结合,紧扣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谱写和谐社会的美好篇章。

    弘扬先进文化 繁荣人民生活

    满足人民文化期待,是中央电视台强大生命力的根本保证;与波澜壮阔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是电视事业繁荣发展的不竭源泉。

    中央电视台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发掘整理和发扬光大。通过举办京剧等全国性电视大赛、“中国京剧音配像”等电视文化工程,为传统文化重新焕发青春提供了舞台,打通了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渠道;《红楼梦》等四大古典名著、《话说长江》等大型纪录片,使民族传统文化寻找到亲近现代观众的方式。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舞台,“看春晚”已经成为全球华人欢度佳节、家庭团聚、血脉相传必不可少的内容。

    中央电视台致力于促进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坚守节目的“品质、品格和品位”,强化“绿色收视率”,《感动中国》等节目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艺术人生》、《百家讲坛》等栏目提升了大众文化的品格,使群众文化与高雅文化融合共进。“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等赛事活跃了城乡最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成为国家级优秀文化艺术人才的摇篮。2008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国产电视剧2180部27149集21090小时,播出引进电视剧32部1304集979小时,举办文艺晚会125场,引导网络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健康发展,扶持老年文化、少儿文化、打工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壮大繁荣。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投入14个频道,制作节目3000多小时,转播了奥运全部28个大项的比赛项目,是本届奥运会全球报道规模最大的媒体,为11.25亿电视观众奉上了一道体育文化盛宴。

    中央电视台致力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井冈山》、《恰同学少年》等革命历史主义题材电视作品,生动昭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探索之路;《情满珠江》、《戈壁母亲》等电视剧,反映了不同年代人们勇于开创、锐意进取的时代精神;《香港十年》等大型纪录片准确把握中华民族走向全面复兴的历史命运;《小鲤鱼历险记》等动画片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今年初我国南方遭遇雨雪冰冻灾害以及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央电视台分别推出《情满中国——2008年抗击冰雪专题文艺晚会》和《爱的奉献》——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极大地激发起全国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和勇气。事实证明,中央电视台是时代进步的风向标,是社会发展的稳定阀,是公众道德的净化池,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剂,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助推器。

    紧扣时代脉搏 改革创新发展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电视事业高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中央电视台奋进之路的显著特征。

    从每周播出仅五六个小时节目的“电视试验台”,成长为年播出达27万小时的传媒巨人,发展奇迹的背后,是持续不断的改革。新世纪以来,中央电视台加快改革步伐,实现了三大转变:由中心制管理向频道制管理转变;由频道专业化向频道品牌化转变;由粗放型、经验型管理向精细化科学管理转变。宣传管理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财务制度改革、频道制管理改革、制播分离改革、后勤服务改革、编外人员管理改革、节目经费管理改革深入推进。中央电视台目前拥有39个频道的专业化品牌频道集群,建立起节目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财务运行管理体系、现代服务保障体系、广告营销运营体系以及和谐组织文化体系,适配于现代电视传媒运行要求的管理新机制基本确立。

    技术创新是电视事业发展的永恒动力。由建台之初的设备引进,到新时期以来的自主研发,中央电视台走出了一条电视科技自主创新的新路。计算机自动节目播出系统使节目栏目化成为可能;机械手自动节目播出控制系统促进了电视节目向大规模、多栏目、定时序的跳跃;数字压缩技术为多频道、广覆盖、高质量播出铺平了道路。今年8月8日,央视新台址作为央视三个奥运报道中心之一正式启用,以央视为主体开发的网络化、文件化数字制播系统经受住了高清晰、大规模、远程化电视转播的考验,标志着中国电视技术设备硬件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10年来,中央电视台实现了三个方面的巨大跨越:一是实现了向主导国内舆论、影响国际舆论的巨大跨越;二是实现了向电视、网络融合发展格局的巨大跨越;三是实现了向多元化、多媒体、多领域、集团化发展的巨大跨越。目前,中央电视台占据着全国1/3强的电视市场,2008年全台总收入预计突破230亿元,在世界品牌500强中排名第六十五位,是当今中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媒体”。并连续15年获得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和广电总局精神文明标兵单位。中央电视台的巨大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社会巨大变化的缩影,是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体现。

    紧抓发展机遇 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强势媒体

    符合国际媒体竞争趋势,是电视事业继往开来的前进航标;建设语种多、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视频传播集团,是中央电视台的努力方向。

    中国电视对外传播从节目交换起步,连续实现了从节目到栏目、从栏目到频道、从单一频道到多频道、多语种、多版面、多渠道的3次飞跃,形成了宽领域、广覆盖、多层次的电视对外传播格局。目前,中央电视台拥有中文国际频道亚洲版、美洲版、欧洲版、英语国际频道、法语国际频道、西班牙语国际频道6个国际频道,覆盖世界4大语种。在139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播出,整频道落地用户总数9650万户,部分时段落地1.5亿。在全球设立19个驻外记者站(点),驻美洲、欧洲中心记者站具备独立的节目采编播和演播室。与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的213家传媒机构保持合作关系。与国内14家电视机构合作开办中国电视长城平台,包括美国、加拿大、亚洲、欧洲、拉美平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外营销网络,近5年向海外销售节目3.78万集,3.02万小时,不断推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也不能否认,我国文化软实力、国家传播力与国力还不适配,国际传播中西强我弱的局面并没有彻底扭转。从根本上提升中国电视的对外传播力,是摆在中国电视事业和中央电视台面前最迫切的发展任务。

    站在新起点上,中央电视台提出了“扩大覆盖面、提高收视率,夺取视频国际话语权,建设国际一流强台”的新目标。加快“两个转变”,一是由以国内发展为主兼顾国际,向国内、国际并重发展转变,二是以电视为主兼顾新媒体,向电视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转变。着重推进三项措施。一是构建覆盖五大洲的传播平台。在现有6个国际频道的基础上,再开办俄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国际频道,英语国际频道分亚、欧、美三版播出,涵盖7个主要语种11个国际频道,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全球人口的4/5,形成多语种、信息量大、覆盖全球,拥有亿万海外观众的电视对外传播大格局。二是提升国际新闻的原创率、首发率。增设亚太等3个中心记者站和31个记者站,形成美洲、欧洲、亚洲、非洲、拉美5大中心站、50个周边小记者站构成的全球采编播网络,具备全球新闻的实时全天候采编播能力。同时,在建立全国视频资源交换平台的基础上,建设亚洲视频发稿中心和全球视频发稿中心,使中央电视台的国际新闻自采率达到60%,全球视频发稿中心供稿能力达到500条/天。三是以央视网为主体,打造国家网络电视台。使央视网形成中、英、西、法、俄、日、葡、阿语8个语种的网上视频平台规模,成为国内顶级、国际领先的视频网站,真正实现中央电视台在国际视频传播中与美、欧相鼎立的新局面。

    50年的创业,50年的发展,50年的奉献,50年的辉煌,面向未来,作为国家电视台,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把握传播规律,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电视媒体,进一步发挥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重要作用,开创中国电视事业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央电视台台长 赵化勇)

 
 
 相关链接
· 李长春在央视调研强调切实提高国内国际传播能力
· 央视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水问》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