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三农"述评:粮食总产再创新高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2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25日电(记者 董峻)岁末回顾今年以来“三农”成就,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可以说是两大亮点:今年全国粮食总产和单产均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长的好成绩;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971元,同比增加650元,实际增长11.0%。

    今年的粮食丰收,是在已经连续4年丰收、基准较高,以及气候条件不利和病虫灾害偏重发生的情况下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成为确保粮食丰收的重要因素。据农业部种植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各地开展的高产创建活动是助推粮食丰收的重要途径,对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年初,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建设了500个粮食、102个油料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集成、展示、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专家测产验收,600多个万亩示范片中涌现出一批高产典型,小麦万亩示范片亩产超过600公斤的有33个,其中山东省岱岳区的万亩示范片亩产达到679.0公斤,创造了我国万亩小麦单产最高纪录。

    各地在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中,大力推广了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提高了粮食优质率。根据不同新品种,各地还形成了适宜不同区域的高产栽培模式,配套推广了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水稻集中育秧、玉米晚收小麦晚播、小麦氮肥后移、玉米增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产技术模式。

    同时,通过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增加了种粮收益。据测算,602个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辐射带动新增粮食145亿斤,新增油菜子20万吨,增收130多亿元,扣除生产成本,亩均增效34元。

    农民收入方面,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扭转了农民收入一度低迷徘徊的局面,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从2004年至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均超过6%。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分析,在近年来的农民收入构成中,转移性收入成为新的增长点。如,国家先后出台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加。2004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由116元增加到222元,年均增长24.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3.9%上升到5.3%。

    同时,受农村土地征占用补偿水平提高、农民土地流转和房屋出租增多、参加入股投资分红人数增加等因素影响,农民获得的财产性收入不断增长。2004年到2007年,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由77元增加到128元,年均增长18.7%,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6%上升到3.1%。

    尤其令人高兴的是,今年以来农民增收的好成绩是在众多挑战中实现的:从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到汶川特大地震,再到下半年以来的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以及农民工大量因失业返乡,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农民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大灾之年,中央和各地方始终把握“三农”这个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人均397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国家统计局有关人士表示,虽然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对农民增收带来许多困难,但从全年看农民出售农产品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仍呈增长态势,预计今年农民收入将较大幅度增加,实现连续5年较快增长。

    专家分析,近年来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可支配能力的不断增强,将推动农民消费方式的转变,使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越来越多地纳入全社会市场经济循环中,进而促进农民增收步伐的加快。

 
 
 相关链接
· 扩大内需保增长——2008年“三农”工作述评之二
· 建行确定服务“三农”为未来业务战略重点之一
· 明年中央投资确定5个重点投向 大幅增加三农投入
· 甘肃省农发行与白银市签订支持"三农"合作备忘录
· 辽宁省坚持项目牵动 抢抓机遇 兴“三农”保增长
· 粮食丰收 土地流转 农村内需--解读三农热点话题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