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王茜)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26日在京发布《俄罗斯东欧中亚黄皮书》,这个所俄罗斯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姜毅在黄皮书中指出,基于人文合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中俄双方在完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化建设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这包括2009年和2010年将分别在中国和俄罗斯举办的“俄语年”和“汉语年”等。
黄皮书认为,从2006年开始,两国互举办“国家年”活动是双方为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促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所采取的重大举措,这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黄皮书中姜毅认为,总结过去10年中俄关系发展可以看出,在两国高层交往日益密切、合作机制不断完善的同时,民间交往略显不足。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10周年之际,中俄两国把扩大认知、加强了解、深化民间基础作为推动全面合作重要发力点。
姜毅表示,从连续两年的“国家年”活动情况看,文化交流、青年交流、教育交流、妇女交流、媒体交流、旅游交流等占据了活动的一多半内容,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双方在完善人文交流与合作的机制化建设方面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这包括从2008年起,在两国举办俄罗斯文化日和中国文化日、教育合作周、青年交流周、大学生艺术节、电影周等。
姜毅认为,随着人文合作的持续向前推进,一定可以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加深两国传统友谊,巩固两国友好的社会基础,也会在相当程度上化解两国对对方的误读和模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