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四川省成都市:用产权制度改革打开农村财富大门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成都12月27日电(记者 侯大伟)虽然自家原有的四间青瓦房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毁于一旦,但都江堰市大观镇茶坪村村民王正良这几天的心情却非常好。因为5天前,他家新建的两层别墅已经领到了《集体土地使用证》,房产证也快办下来了,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这个新建的房子没有花他家一分钱。在都江堰,和王正良一样的受灾村民起码还有1万多户,他们的好心情都源自于今年初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始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已有5年统筹城乡实践基础、并被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市,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尤其是今年初,成都市在全市逐步实施以“明晰产权、还权赋能”为特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更是大力推进了农村发展的步伐。汶川大地震之后,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正是利用了这些统筹城乡改革的成果,创新灾后重建机制,使得老百姓切切实实得到实惠。

    这种重建机制就是在创新耕地保护机制和试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承包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引入社会资金与受灾农户联建灾损房屋。

    王正良的邻居王全,是成都灾区第一个与社会投资方联建住房的农民,也是联建房最早竣工的农民。地震之后不久,他就积极和一位张先生商量联建:王全拿出得到确权的400余平方米宅基地中的223平方米,张先生出资50万元,按规划设计要求建房,按政策办理权属分割。联建房在7月4日开工,9月20日即实现主体竣工。两户建筑面积共计408平方米,其中王全238平方米,张先生170平方米。

    记者见到王全时,他正悠闲地坐在宽敞明亮独栋洋房中喝着茶,室内布置一新,沙发、茶几、液晶电视等一应俱全,自来水、天然气也将接通。他说,这么宽敞的新居,他一家人住不完,剩下的房间将交给村合作社参加“乡村家庭连锁客栈”经营,而他养的猪、种的菜,也将成为“乡村酒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这意味着,他的生产方式、收入来源都将发生根本改变。

    事实上,受益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村民,不仅仅是实行联建的受灾群众,成都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都开始分享这种改革的成果。12月22日,成都彭州市磁峰镇诞生了一个叫“土地银行”的新鲜事物。当地农户们将零散、界线明晰的承包地经营权“存”入农村合作社的“土地银行”,合作社根据产业规划和种植大户对土地经营规模的需要,将土地成片“贷”给种植大户,合作社通过利息差获得收益,农户可获得“利息”、盈利分红和务工收入。当天与合作社签订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入协议,并领到“存”地凭证的村民董永贵说,他家“存”的地每年能领到3000多元“利息”,“这种方式,比自己耕种收益高多了!”

    邛崃市委副书记刘霞对记者说:“农村产权改革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农村要素市场的大门,各种资本向农村涌入,农民创造财富的渠道也在家门口充分打开。”

    10月13日,成都成立全国首家综合性农村产权交易所;各区、市、县也相继建立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成都市正在运用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林权等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的自由与便捷,并切实保护农民权益。截至11月30日,成都市在确权颁证后实现各类产权流转2万多宗,金额15亿多元。资源与资本的联姻,使现代农业发展拓展了空间,提升了层次。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同时,成都市还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向农村延伸。今年11月25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政策,进一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农村社会管理。经过5年的发展和积累,成都已经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为农村居民办理社保和医保,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农民集中居住区实行社区化服务,建设公共文体设施,初步形成了城乡相对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这为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 吉林省近五成市(县)实施国有粮企产权制度改革
· 闽、赣、浙、辽四省林业厅厅长谈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