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观众眼中不平凡:"中国对外开放30年回顾展"侧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8年12月3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 朱立毅、雷敏)“上海的发展变化快到了惊人的程度,恐怕一周后你们就得换掉这个模型了,因为那时浦东已经又变样了。”12月19日下午,路透社亚洲区媒体总监Joachim Schmaltz在“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回顾展”上看到上海浦东新区的板块模型时风趣地说。

    从12月18日到30日,由商务部、中央外宣办、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回顾展”共展出图片图表2000多张,文物、实物、档案1300多件……这一切,唤起了许多人对对外开放30年的回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展览期间,中直机关、国务院部委、国有企事业单位、驻京部队、大中院校等近1000家单位,或举办部委日专场或组织集体参观。此外,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驻华使节代表也参观了展览。

    12月23日,回顾展迎来了一位89岁高龄的老人,他就是原中国外商投资管理委员会外国投资管理局局长冯天顺。1980年4月,冯老亲笔签发了我国对外开放史上的三份经典文件——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建国饭店、长城饭店开业的一、二、三号批准证书。

    在宽大的展厅里,冯老说:“我这一生经历了很多‘第一’:担任外资局第一任局长、签发国内第一家合资企业的第一号批准证书,1982年又赶上了第一批实施干部退休制度。”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国家的外资企业才100来家,现在已经有几十万家。”冯老说:“这个展览让我看到了国家这30年的飞速发展,特别是那些数据的增长幅度让人惊叹。我们要珍惜成果、继续前行!”

    不仅仅是亲历重大事件的人们,更多的普通人在展览中感受着这个国家在30年对外开放中不平凡的脚步。

    “从中国的各个地区到全球的各个地方,经济让世界紧密相连,合作让区域跨海连接。这是第二次看此展览,还有十分之一未看完。展览成功,眼界拓展,成果非凡。”一位署名李老东的观众在展览的留言簿上写道。

    “当年驻外时总觉得国外多么发达,现在看看我们国家发展得更好,进步得更快,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感受着改革开放30年的丰硕成果。”70多岁的老干部朱平原老人仔细地端详每一幅图片,找寻他的家乡、对外开放前沿江苏省的图片。

    “1978年我42岁,那时人已到中年,一直过着穷日子,国穷、民穷、只有志不穷。30年后,我的后半生,逐渐走向富裕,民富、国富、世界繁荣;30年后也许我很难看到,不过可以想象那时的中国,将更加富强!”一位署名“逢前森”的观众留言道。

    为期15天的对外开放回顾展吸引了4万余人参观,留言达到3000多条。为满足观众提出的“希望回顾展能够持续办下去”的要求,网上展厅在闭幕式上正式开通(http://kaifangzhan.mofcom.gov.cn),并将永久开放。

 
 
 相关链接
·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青年生存健康状况得到极大改善
· 北京市卫生事业改革开放30年在六方面创造辉煌
· 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间投入3900亿元用于交通建设
·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界推精品纪念改革开放30年
· 环境保护部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年环境保护座谈会
· 改革开放30年深圳口岸验放过境旅客超过20亿人次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