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2日电(记者齐中熙)记者2日从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我国铁路技术创新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8年12月21日,我国自主研发的长编组卧铺动车组投入京沪铁路运营,表现出了安全可靠、平稳舒适、节能环保等优良性能。12月29日,我国自主研制的6轴9600千瓦大功率电力机车也成功下线。
此外,760台国产6轴7200千瓦和8轴9600千瓦大功率和谐型电力机车已经投入使用,在大秦、京广、京沪等铁路货运中充分显示出其良好的动力性能和性价比。
2008年,我国在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上进行再创新,成功搭建了世界铁路最先进的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技术平台,国产时速350公里动车组批量生产,并投入京津城际铁路运营。通过京津城际铁路建设与运营实践,在高速铁路线路基础、通信信号、牵引供电、调度指挥、旅客服务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初步形成了我国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并已成功运用到其他客运专线建设。
此外,铁路部门通过在大秦铁路开展和谐型机车牵引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验证和提速综合试验研究,2008年大秦铁路年运量达到3.4亿吨。“青藏铁路工程”和“大秦铁路重载运输成套技术应用”分别通过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一等奖评审。
通信信号和信息化方面,京津城际铁路集成创新了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自主研发了站车数字化旅客服务系统。新建客运专线和部分重要干线广泛采用了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新一代调度集中系统(CTC)。全路列车调度指挥系统(TDCS)覆盖率达到95.7%,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和货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升级,铁路信息化在运输组织、客货营销、经营管理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

张德江出席全国铁路工作会议 强调加快铁路建设

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北京出席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12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北京出席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今天在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强调,铁路系统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保民生的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把加快铁路建设、保障铁路运输作为2009年的首要任务,努力实现铁路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创新发展,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详细
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全面解析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发布之际,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接受记者专访,对中国铁路发展建设近年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出台的依据原则、内容特点、作用效果以及实施措施进行了全面解析。 >>详细

建设青藏铁路是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愿望。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投入运营两年多来,青藏铁路安全持续稳定,运输畅通无阻,服务优质高效,环保全面达标。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和安全运营,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标志着我国高原铁路技术创造了世界一流水平。青藏铁路架起了“世界屋脊”通向世界的“金桥”,给青藏各族人民送来了团结进步、共同繁荣的福音。这是西藏当雄县藏族群众在观看火车驶过(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8月1日,由北京开往天津的首趟城际列车从北京南站驶出。当日,北京至天津的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开通后,列车最高运营速度将达到每小时350公里,北京到天津直达运行时间在30分钟以内。 新华社记者 公磊 摄
专访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当好扩内需促增长火车头
最近,中央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10项措施,其中加快铁路建设是一项重要举措。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就加快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接受了记者专访。
问:今后一个时期铁路建设的规模有多大?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铁路发展,自2004年初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来,截至目前,国家已批准的新建铁路里程有2.3万公里、投资规模超过2万亿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