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中国三峡总公司正式接手中华鲟研究和保护工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宜昌1月6日电(记者江时强、徐烨)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日前与中国三峡总公司正式签订协议,将其管理了近27年的中华鲟研究所正式移交给三峡工程业主中国三峡总公司,在三峡坝区重新建址,开展更加深入的中华鲟研究保护工作。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表示,将进一步充分发挥中华鲟研究所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的科研功能,深入研究水利工程建设与维持生态平衡课题,特别要在加强鲟鱼研究的同时,开展对其他珍稀水生动物的研究,为保护长江生态发挥作用。

    1970年开始,我国在三峡工程下游38公里处兴建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为救护中华鲟等长江珍稀野生动物,1982年4月,施工主体企业葛洲坝集团成立了中华鲟研究所,近27年来,这个所为中华鲟救护及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培育繁殖子一代中华鲟鱼苗的技术已经取得成功,培育子二代中华鲟的技术也已有了进展。

    中华鲟生长在一亿四千万年前,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属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它生在长江,长在大海,每年夏秋自长江口洄游至金沙江产卵繁殖,幼鱼长到15厘米左右重回东海、黄海。1981年1月,葛洲坝工程大江截流后,阻断了中华鲟自长江口洄游到金沙江的通道,中华鲟洄游至此即被阻隔在坝下江段。

    上世纪70年代起,我国就采取科技手段对中华鲟进行抢救性研究保护,在葛洲坝下游规划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还在长江口规划建立中华鲟保护区。近20年来,中国三峡总公司累计投资3700余万元用于中华鲟的保护研究工作,开展人工增殖研究和放流繁殖。

    1984年以来,中华鲟研究所陆续向长江放流中华鲟鱼苗500万尾左右。目前,中华鲟研究所已形成稳定的生产繁殖体系,具备每年规模放流5至10万尾中华鲟能力,从技术层面看,中华鲟资源保护前景乐观。  

 
 
 相关链接
· 湖北宜昌多家企业向中华鲟产卵地排污被责令整改
· 中华鲟有望5年内实现全人工繁殖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