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革命老区江苏溧阳探索土地流转带动15万农民致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0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南京1月7日电(居震球)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温饱后,如何让土地资源进一步推动农民致富?曾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所在地的江苏省溧阳市,通过土地流转的实践解决了难题,4年来使15万农民过上了小康生活。

    沈祖富是溧阳市远近闻名的能人,过去苦于地少,难以施展拳脚。2004年,土地流转机制实施之初,他从626个农户的手中租了2万亩山地,创建天目湖生态农业示范园。采访中,这些农民说:分到的荒山乱石,租给沈祖富就成了“银行”。现在,沈祖富富了,626个农民在沈祖富那里种田也富了,年工资加红利达16000元。而在此之前,他们种田年纯收入从未超过6000元。

    上世纪80年代末,溧阳依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赢得了粮食生产大县美名,解决了农民温饱。但从“温饱”到“小康”的路却走了十几年。难道农业注定弱质,农民天生命穷?溧阳市党政一班人查原因,寻对策,求突破。一致认为:家家点火户户冒烟的小生产难向规模要效益;许多农民缺文化缺技能,难改粗放格局走高效之路;不少种田高手无用武之地,无法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2004年,溧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按照“明确所有权,放开使用权,搞活经营权”原则,建立“集中土地资源,发展高效农业”的土地流转机制,规定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和农户自愿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以股份合作、出租、互换、转包等形式有偿流转土地,引导土地向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集聚。同时,政府还从政策、资金、技术、服务上加以扶持。此举一出,全市很快就有25%的农户进行了土地流转,面积达20万亩,流转期限8年至20年不等。

    土地流转转强了产业,转富了农民。据市委农工办主任王新民介绍,在流转的土地上,现建有粮油、竹、茶、果、菜、畜禽、水产、食用菌八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年创产值21亿元。而亩均效益的不断提高,也使15万土地流转农民连年增收20%,年纯收入突破万元。

 
 
 相关链接
· 江苏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529件 水环境质量好转
· 江苏:近30亿元中央投资扩大内需项目九成开工
· 江苏08年加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
· 江苏从09年1月1日起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 梁保华在南京考察并亲切看望坚守岗位的干部职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