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1月9日电(记者 孔博、肖文峰)8日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珠三角地区要按照城乡规划一体化、产业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率先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纲要》要求,珠三角要加强统筹城乡的规划布局,改变城乡居民与工业、农业区交相混杂的状况,探索城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新机制、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同时,珠三角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水平。提高农村公路建设等级和标准,完善农村路网体系,加快农村出行公交化步伐,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网络;加快农村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城市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健全城乡连锁经营体系;推进建设农村清洁、经济的能源体系,进一步健全城乡统一供电网络,推广农村沼气、生物质清洁燃料、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农村居民普遍用上清洁经济能源目标;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建设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实现农村废弃物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
要建立健全财政、金融等支农政策体系,完善城乡对口支援机制,逐步形成以城带乡、以工补农新机制,实现各级财政支农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加快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机构(组织)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到2020年建成资本充足、运行安全、功能完善的农村金融系统。
《纲要》提出珠三角要把社会事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统筹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在城乡间的均衡配置。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农民工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珠三角将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新华社广州1月9日电(记者孔博、肖文峰)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地区,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纲要》,该地区将通过转变外贸方式、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商业环境、开拓多元化国际经贸合作等措施,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快推进对外贸易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鼓励加工贸易延伸产业链,支持珠三角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支持珠三角地区保税加工业和保税物流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金融、软件、文化等服务贸易,建立一批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到2012年,服务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20%,2020年达40%以上。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总体协调机制,为企业建立全面的境内支撑体系和境外服务体系。到2020年,形成10个年销售收入超200亿美元的本土跨国公司。
珠三角将与港澳共建全球营商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积极参与国际规则、标准的制定,主动建立与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制、透明稳定的商业制度和规范的商业纠纷解决机制,培养熟悉国际规则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吸引世界500强企业和全球行业龙头企业投资,严格限制低水平、高污染、高耗能的外资项目进入。
同时,珠三角还将加强与东盟等国际经济区域的合作。鼓励资金技术优势企业到东盟国家开展资源开发、产品营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鼓励优势产业向东盟国家发展,扩大对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鼓励与东盟开展旅游合作。扩大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大力开拓印度、俄罗斯、巴西和中东地区等新兴市场,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美、非洲各国的经贸合作,开创多元化的国际经贸合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