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纪念中美建交三十周年:跨越太平洋的合作共赢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1月16日   来源:人民日报

    图为出席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研讨会的部分中美官员和学者。中方人员上排依次为(从左至右)钱其琛、唐家璇、李肇星、何亚非,下排依次为赵启正、李道豫、张文朴。美方人员上排依次为:卡特、基辛格、布热津斯基、斯考克罗夫特,下排依次为芮效俭、洛德、雪伦·伍德科克。宋嵩 合成制作

    不寻常的会场 1月12日至13日,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和美国威尔逊中心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共同举办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研讨会,会场大屏幕上频频出现两国领导人历史性握手的一个个瞬间。

    不寻常的嘉宾 见证、参与、推动中美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历程的人士,讲述不凡经历,畅言内心感受,探讨双边关系曲折经历的经验和教训。

    不寻常的意义 今昔对比,中美关系的意义和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双边范畴;放眼明天,与会者对未来30年的两国关系充满了乐观的期盼。

    追忆难忘起点

    缅怀先辈

    唐家璇(中国前国务委员):上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及美方领导人深刻洞察国际形势变化,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重启了中美交往大门。之后,中美间的往来逐步增加。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27天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踏上太平洋彼岸,对美国进行了成功访问,两国关系揭开了新的篇章。中美建交是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不仅对中美关系,而且对整个国际格局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卡特(美国前总统):作为一个种花生的佐治亚州农民,我曾看到基辛格和尼克松来到中国,和周恩来共同发表了上海公报……出任美国总统之前,我就已经决定要和布热津斯基博士一起,和中国领导人进行磋商、谈判,以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

    我们和邓小平建立了很好的伙伴关系。双方一直在秘密进行谈判,直到我和邓小平同时宣布我们谈判取得成功。随后我邀请他访问美国,没想到两周之后他就真的来了。至今我还记得当时美国人民的热情,一种自发的感情。这次访问是我个人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中国人民和美国人民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我们共同为美好的生活做出了贡献。我感谢中国人民,感谢你们让我能够在30年前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使这样一个历史性的进程成为可能。世界上没有比美中关系更为重要的外交关系,美中关系使两国和世界各地的人民受益。

    布热津斯基(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我们应当感谢美中关系正常化,正常化的关键在于两位领导人:卡特和邓小平。1978年,他们共同做出判断——美中关系正常化有利于双方的战略利益。卡特指示我,要把美国的决心传达给邓小平。

    邓小平给人印象深刻,他思维敏捷,具有战略眼光,很有魅力。他不乏幽默,在白宫进行磋商时,我们提出希望实现人员的自由流动,他靠在椅子上说,如果1000万中国人来美国,你们能接受吗?引得我们都大笑起来。

    雪伦·伍德科克(美国首任驻华大使伍德科克的遗孀):我们不能忘记开启美中关系这一进程的人所作的努力,他们的努力使我们能够不断前进,并以公平的方式解决分歧。请大家跟我一起感谢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们,感谢那些为两国关系打下基础的人们,感谢所有致力于不断改善美中关系的人们。我今天来到这里,代表我的丈夫,我们感到非常自豪。

    评述卅年历程

    感慨万千

    钱其琛(中国前副总理):在困难情况下,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高瞻远瞩,着眼两国人民的长远根本利益,着眼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共同引导两国关系走出了困局,重新回到了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30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这条航船在风雨中乘风破浪,不断前进。历史的经验证明,中美两个大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唐家璇:中美关系跨世纪发展的10年,是不平凡的10年。虽然发生过“炸馆”事件和“撞机”事件,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的轨道不断前进,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成果。

    春华秋实。30年来中美关系的巨大成就,凝聚了中美两国领导人的心血和两国各界人士的辛勤努力,我们应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李道豫(中国前驻美国大使):当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时对毛泽东主席说过:“我们在一起可以改变世界。”30年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中美两个大国、两个伟大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努力,可以成为世界进步、安全和繁荣的重要力量源泉。毫无疑问,相互尊重、内涵丰富、沟通顺畅、健康稳定的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将对世界的稳定、和平与繁荣起到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张文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副会长):30年弹指一挥间,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举世瞩目,它体现出鲜明的特色:首先,中美关系虽历经波折,但总体保持不断发展势头,双方高层交往日益密切,目前已建立起包括战略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在内的多个对话和磋商机制,拓宽了协调与沟通的渠道。

    其次,两国在经济上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第三,中美关系早已超越了双边范畴,双方在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反恐防扩、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着富有成果的合作。

    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大家想一想,当年美国总统访问一个不认识的国家的首都,这多么令人震惊。我们从彼此不了解,发展到今天,是一个了不起的进程。无论哪届政府,他们都相信能够创造历史。

    国际形势不断变化,我想我们一开始就保持了很好的势头。大家可以发现,国际事务的重心从大西洋转到了太平洋,又移向印度洋。我们需要建立跨太平洋的联系,否则世界将会分裂成区域裂块。

    原先国际政治的前提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但是人们现在更多关注亚洲的崛起以及中国将要扮演的角色。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大大影响了各国的发展,也根本改变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前提。以前,大家都认为经济虽然是全球化,但是自己监管自己的,与政治无关。而现在,经济直接影响到各民族国家的利益,各民族国家除了合作别无选择。

    所以,全球必须建立新体系,将经济与政治更加有效地结合起来。美中两国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全球问题,而两国关系正处在新的阶段,也就是从需要安全的阶段,演化到全面合作的阶段。

    对比今昔巨变

    已成伙伴

    李肇星(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名誉会长):30年前,中美分属两个敌对阵营;如今,两国已成为建设性合作伙伴,拥有60多个对话机制、30多个政府间合作协议。

    30年前,两国人民相互隔绝;如今,两国缔结友好省州35对、姊妹城市145对,每天有5000多人往来于太平洋上空,到2010年每周往来于两国的国际航班将达到249次。

    30年前,邓小平问:“中国能否派5000名留学生到美国学习?”卡特答:“可以派10万!”30年来,中国赴美留学生总数已达40万人。

    30年前,中美年贸易额只有不到25亿美元,而2008年1月至11月,中美双边贸易额已达3078.2亿美元,彼此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30年前,中美金融交往是零;如今两国利益交织。面对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中美也成了需要相互关照的好邻居。以至于一位美国学者创造了“中美国”(Chimerica)一词,表明两国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们隆重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意义在于让两国关系在今后的岁月里发展得更平稳、更健康,能更多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和平发展事业。

    斯考克罗夫特(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从美国的角度来说,美中关系正常化无疑是美国最重大的外交成就之一。两国建交30年来,不管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保守派还是自由派,尽管在上台时可能对美中关系发展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是在离任时,都最终回到了扩大与深化美中关系发展这一主题上,因为这一主题符合美国的利益。

    面对新的起点

    放眼明天

    基辛格:世界在改变,美中关系在改变,但是两国关系一直是世界发展中重要的稳定性力量。未来的30年,它更加会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重塑世界格局。

    奥巴马应当尽早去中国访问,但我们不应当以美国总统是否尽快成行来判断两国关系的好坏。国际经济秩序需要重建,但如果美中两国在重建方向上意见相左,改革将不可能成功。当今世界风诡云谲,许多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难以捉摸、更加复杂,需要更加广泛的合作才能得到解决,也更加需要美中两国的通力合作。历史的机缘将成为开启两国关系新时代的新起点。

    布热津斯基:需要认识到的是,两国关系对世界的福祉肩负责任。我们需要中国直接参加与伊朗的对话,我们认为中国对印巴会更有效地促和。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巴以冲突的解决。我们要扩大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共同扩大联合国维和的后备力量。共同实行一个全球性的倡议实现无核化。我们两国领导人要定期会面讨论全球问题。文明之间的和解,得到奥巴马总统的认同,因为他是支持和解的人。文明间的和解,也会得到胡锦涛主席的欢迎,因为他倡导和谐世界理念,这个任务值得两国共同去完成,美中两国都具有巨大的潜力来塑造我们共同的未来。当前的金融危机使得世界各国都趋向于制定“防御性”更强的政策从而保护本国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并不是最有建设性的。美中关系中存在贸易摩擦等分歧,但是奥巴马知道21世纪两国最重要的是合作。

    洛德(美国前驻华大使):美国应该向中国更加开放,把中国看作一个参与性的伙伴,而不是掠夺者。美中今后在贸易、人权和台湾问题上存在未知的变数。如果是利益而不是共同的价值观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未来将是看不见的天花板。美中今后将在三个层面上进行对话,经济、外交和军事。经济方面,保尔森开创了一个好的开始。外交方面常务副国务卿与中国可以在南亚、中东、恐怖主义和海盗等问题上进行沟通,即使达不成协议也可以加强相互了解。军事上双方加强彼此战略的了解,如核战略、太空战略等。奥巴马面临许多挑战性的议题,他已经做好准备打破总统任职初期美中关系不稳定的怪圈。只要听听奥巴马就美中关系作出的表态,看看他任命的主要外交官员,就可以发现,他的对华政策将保持延续性。

    芮效俭(美国前驻华大使):我们用比美国人所熟悉的长远眼光更加长远的目光来看待美中关系。当经济和金融危机在今年全面席卷美国的时候,美国经济和金融当局的官员,不仅在保尔森这个级别,而且在下面的各个级别,都和他们在中国的对等官员建立了迄今为止最好的工作关系。奥巴马任内将加强与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

    我们还应该加强教育界的合作,如美国的大学在中国开设分支或建立合作机构。过去的30年,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同样,中国的教育也要走向美国,这样做可以帮助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语言。我们应当加强战略对话和战略经济对话,通过更加频繁的领导人接触,建立领导人个人间的友谊。

    赵启正(全国政协外委会主任):在加强两国政府外交的同时,随着中美两国人民民间往来的大幅增长,公共外交也有广泛的新空间,民众间的相互了解,特别是两国精英间的相互了解,能够扩大和加固两国关系的基础。在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之际,我们有理由确认,今天中美关系处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抛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中美不友好的“理由”,让我们发现更多的中美应当互信和友好的理由,并继续为此努力。

    何亚非(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我们希望并相信,美国新一届政府有足够的战略眼光和政治智慧,继承并超越美两党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优秀遗产,与中方共同努力,增进了解,扩大合作,妥处分歧,把中美关系推上新的水平。双方要认清发展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牢牢把握两国建设性合作的大方向。双方要不断加深对话与了解,努力增进互信。双方要以发展和宽广的眼光,积极培育两国新的合作增长点。双方要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减少两国关系的摩擦点。双方要大力鼓励两国各界交流,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

    中国有句俗语:事在人为。中美关系过去30年的丰硕成果,是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展望未来,只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有坚定的决心,有务实的行动,相信中美关系就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中美更加健康稳定发展的未来30年! 

 
 
 相关链接
· 习近平出席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晚宴并发表讲话
· 习近平在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晚宴上的讲话
· 温家宝会见卡特等出席中美建交纪念活动美国客人
· 戴秉国出席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午餐研讨会并讲话
· 戴秉国出席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午餐研讨会并讲话
· 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迈向未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