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我国将鼓励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0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2月2日电(记者刘诗平、白洁纯)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在农村金融改革进程中,在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方面,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出现,填补了试点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空白,同时对激活农村金融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年底,银监会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进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到2008年底,全国获准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经达到105家。其中,村镇银行89家,贷款公司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

    据介绍,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有7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在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低、竞争不充分的乡镇和行政村,改善了38个“零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乡镇”的金融服务状况。同时,已开业的这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达27.9亿元,累计贷款39.7亿元,其中96.8%的贷款投向了农村小企业和农户。

    “2006年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以来,农村金融供求缺口大、网点覆盖不充分的状况得到了初步改善,但应该看到,一方面长期以来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机构多元化严重不足,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另一方面国家建设新农村的步伐在加快,农村金融需求将会持续增大。从现有金融机构布局来看,相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仍然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设置,改善和提高服务功能。”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说。

    有关专家认为,发展为低收入人口提供贷款、储蓄和其他基本金融服务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已经成为农民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微型金融服务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其次便是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我国,微小型企业和农户数量巨大,微型金融现实和潜在的客户众多,微型金融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前景看好。

    据悉,目前银监会正在研究制定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今后3年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

    “通过3年努力,与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一起,基本实现县(市)及以下乡镇、行政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不断提升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供给能力。”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说。

 
 
 相关链接
· 广东应对金融危机:力促化危为机 力争率先脱困
· 上海市9家大型国企高层带头减薪应对金融危机
· 纺织行业为应对金融危机确定2009年四大发展目标
· 福建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品牌带动战略应对金融危机
· 新华快评:让家庭团聚的"暖"驱散金融危机的"寒"
· 对金融危机“关心担心但不害怕”是中国社会主流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