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广州2月18日电(记者杨霞)记者18日从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获悉,广州市将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用于优先安置本市大龄失业人员、大龄农转居失业人员、低保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随军配偶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残疾劳动者、失业高校毕业生等困难群体。
经广州市政府同意,《广州市公益性岗位申报和安置困难群体就业实施办法》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
广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崔仁泉说,制定这一办法,主要是为了适应广州市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需求,拓宽帮扶本市困难群体就业的渠道。而且,广州市确实存在大量的公益性就业岗位,能够解决大量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如劳动保障协管员、治安协管员、交通协管员等。
所谓公益性岗位,是指纳入市或区级财政投资,并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管理的非编制服务性岗位。据崔仁泉介绍,主要包括有五类。一是本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门卫、保洁绿化、设施设备维护、厨房等后勤服务性岗位,各级政府部门招聘的各类协管员。二是政府投资立项或财政拨款的市政公共设施、设备的管理和养护、绿化保洁及车辆保管等公益性岗位。三是政府资助的社区公共服务性岗位。四是政府特许经营的书报亭、电话亭、彩票销售等公共服务项目的岗位。五是政府立项或资助设立的康园工疗站等为残疾人提供公共服务的就业岗位。
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市劳动保障部门与交委、公安、综治等相关职能部门在招用各类协管员工作中,优先招用本市就业困难群体,成效明显。今年全市对书报亭进行改造,越秀、荔湾等区明确将由本市就业困难群体进行经营。这个实施办法的出台,将推动原来由各政府部门分散进行的公益性岗位的招用工作,转为全市统筹开发安置。
执照程序,公益性岗位出现空缺或新增公益性岗位,在招用人员前,由负责该项目实施部门或用人单位,向市或所在地的区(县级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申报。用人单位或组织实施主管部门等将向社会发布招用信息,均实行公开招聘,自主择优录用。
崔仁泉说,将建立公益性岗位申报和安置定期通报制度,而且已经制定了配套的办事指南,明确程序和操作,确保这个办法能按时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