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2月25日电(记者林嵬、贾立君) 高亢悠扬的藏歌、姿态翩跹的原生态舞蹈、诙谐幽默的藏语相声和小品、绚烂多彩的民族服饰,2月24日晚藏历除夕的电视荧屏上,西藏电视台倾力打造的藏历新年电视综艺晚会《雪域欢歌》为全国藏族群众送上了丰盛的藏文化“年夜饭”。
藏历新年电视综艺晚会至今已有25年历史,藏历除夕夜,全家人齐聚一堂收看“藏晚”已成为西藏乃至全国其他藏区群众过藏历新年的“新民俗”。
“藏晚”总导演罗布次仁说:“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也是西藏卫视全国落地第一年;晚会以喜迎藏历新年为主基调,反映西藏各族人民的新生活、新面貌,展示绚美优雅的藏族文化艺术。”
据了解,今年的“藏晚”演出阵容空前强大,演职人员除观众熟悉的西藏当地明星外,还有来自北京、四川、云南、甘肃等地的演员共近800人。
原生态歌舞是晚会的一大亮点,来自西藏山南、日喀则、那曲的近200名农牧民首次登上“藏晚”舞台,献上了卓舞、堆谐、打墙舞等传统民间舞蹈。
卓舞被称为“腰鼓舞”,一般在重大节庆活动中开场、谢幕时表演,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78岁高龄、被誉为“山南鼓王”的尼玛旺久老人带领下,几十名身着绚丽民族服装、系着腰鼓的农牧民演员载歌载舞,舞到高潮时,演员们双手击鼓,身体左右上下翻转,发辫扫地旋转,气势壮观。
来自日喀则地区拉孜县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加措同拉孜县农民“堆谐”队一起登上“藏晚”舞台,10岁的加措身挎扎年琴,站在舞台中心边舞边弹,为大人们豪放、洒脱的舞蹈增添了灵动之气。
“藏晚”另一位总导演普布说:“相差68岁的‘一老一小’两位演员是晚会一大亮点,他们都不是专业演员,表演的都是西藏传统民间舞蹈及乐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西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发扬。”
参加“藏晚”演出的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说:“原生态歌舞,现在在西藏发展得挺好。我和拉孜舞蹈队在央视等舞台上同台演出过不少次,观众非常非常喜欢,他们觉得西藏有那么好的东西,我觉得这些真正有民族特色的,在全国、全世界都是能站得住的。”
一些看完“藏晚”的观众说,原生态歌舞让“藏晚”显得“地气”很足,而泥土气息上面飘着的却又是非常时尚的元素。
著名藏歌歌手亚东、容中尔甲、阿佳组合纷纷献上自己的新歌,这些歌曲融入现代元素,焕发出新的活力。而来自西藏林芝的门巴族歌手次仁央吉演唱的歌曲《假日心情》,旋律从传统的门巴族民歌过渡到“轻摇滚”,融合了传统与现代。“七朵雪莲”是今年“藏晚”推出的新组合,她们分别是西藏7个地市的“形象大使”,晚会上,7位美丽的藏族姑娘身着不同地域风格的藏装,向观众拜年,客串主持人串联节目,客串完后,“七朵雪莲”走上舞台,边歌边舞,献上时尚味很浓的歌曲《多彩的家乡》。
普布总导演说:“通过这些节目,我们向外界展示,藏族年轻人的状态是同时代接轨的,西藏的文化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整体艺术水准有很大提升。”
与“春晚”相似,“藏晚”上的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最受观众欢迎。本次“藏晚”共有六个语言类节目,占晚会时长的三分之一。被称为藏语小品“铁三角”的扎西顿珠、尼玛、仁旺表演的小品“家乡的宴席”、由两名群众演员表演的相声“三十年的邻居”赢得了观众开心的笑声和真心感动。而由姜昆与西藏相声界泰斗土登合说的藏汉双语相声《姜昆开店》则是一大创新,他们抖出的藏汉语“包袱”把晚会推向高潮。
罗布次仁总导演说:“藏语相声小品,是有着悠久历史的西藏文艺中出现的‘新面孔’,深受观众喜爱,这也是汉藏文化交流结出的一个新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