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金融危机关头中国愿与各国携手共克时艰
——陈德铭谈中国贸易和投资促进团传达积极信号
新华社瑞士苏黎世2月25日电(记者 杨京德 尚军)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25日在瑞士苏黎世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贸易和投资促进团欧洲之行是不久前温家宝总理访欧“信心之旅”的重要后续行动,旨在落实成果和向相关国家传达携手共克时艰的积极信号。
陈德铭率领中国贸易和投资促进团当晚抵达苏黎世后对记者说,温总理访瑞之后仅20多天,中国贸易和投资促进团就来到瑞士,体现了我国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政策和与其他国家共克时艰的愿望。
陈德铭介绍说,促进团由近10个部委组成,为企业投资发挥促进和搭台作用,主要购买我国需要的技术、装备和服务。促进团包括商会和行业组织构成的8个分团,按商品门类分为:五矿、化工、纺织、轻工和医药等,中国上百家企业代表来瑞洽谈、签署协议,主要目标为瑞士精密机械、医药和化工等强项。
陈德铭说,促进团在瑞士的采购额约3亿美元,不是很大,但在欧洲弥漫焦虑和信心不足空气时,这对瑞士主导工业是一个正面信号。开启此次贸易投资促进活动后,中方后期还会组团来欧洽谈合作与投资。
陈德铭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时候,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中方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在危机背景下,只有大家开放市场,共克时艰,才能解决问题。
他说,从去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至今,各国出台了不少拯救金融和经济的计划,但如果这些计划不是非常开放,不能让各国共享机会,每个国家都只买本国产品,世界经济就不能很快触底复苏。
陈德铭进一步指出,中国的行动向世界说明,第一,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稳定作出我们最大的贡献;第二,我们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坚持开放,反对保护主义。
多次到日内瓦出席世界贸易组织会议的陈德铭说,在危机时刻,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可能放慢、可能遭遇曲折,但经济全球化的方向不会改变,各国仍期待推进多哈回合谈判,多边贸易体制应继续前行,中国将在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挥更大作用。
他指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美元的主体地位暂时不会改变,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作用不会改变,西方科技优势短期也不会改变。在这种背景下,建立公平、透明、公正的多边贸易体制对增强信心、帮助经济早日复苏,促进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非常重要。


2月25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右)和德国经济部长古滕贝格在柏林德国工业联合会总部举行的“中德贸易投资论坛暨采购项目签约仪式”上交谈。当日,陈德铭率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访问德国。陈德铭和古滕贝格共同出席了“中德贸易投资论坛暨采购项目签约仪式”,并分别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 罗欢欢 摄
商务部长表示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新华社柏林2月25日电 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25日率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访问德国。陈德铭和德国经济部长古滕贝格共同出席了在柏林德国工业联合会总部举行的“中德贸易投资论坛暨采购项目签约仪式”,并分别发表演讲。陈德铭表示,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陈德铭指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困难,保护主义拯救不了世界经济。各国应以更加理性的思维和更富全局性的眼光,共同保障市场的开放性,努力维护开放、公平、公正的全球经济贸易体系,才能推动世界经济早日走出危机的阴影。尽管当前中国经济也遭遇严峻的挑战,但中国政府秉持开放的理念,在危机中采取积极负责的态度。中国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有助于增加进口和鼓励双向投资,给其他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此次向欧洲派遣贸易投资促进团,充分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困难形势下,以实际行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与欧洲共同应对危机的鲜明立场。 >>>>详细
陈德铭率团赴欧开展贸易投资研讨洽谈和采购活动
2月24日,由商务部部长陈德铭率领的“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启程前往欧洲。促进团由商务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新闻办等政府部门,中国机电、食品土畜、纺织、五矿、医保、轻工等进出口商会和外资企业协会、服务贸易协会等行业组织以及近200名中国企业家共同组成。访欧期间,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将在德国、瑞士、西班牙、英国四国开展一系列贸易投资研讨、洽谈和采购活动,以推动中欧双边贸易发展,促进双向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
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表示,中国贸易投资促进团此次访欧,是落实温总理年初访问欧洲四国成果的重要后续行动。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衰退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政府组织贸易投资促进团赴欧,深化中欧经贸合作,积极扩大自欧进口,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坚持开放市场,愿与世界各国进一步密切经贸合作,共克时艰,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的决心和良好愿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