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宜昌3月10日电(记者江时强、吴植)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三峡电站已有26台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投产;初步设计中的工程建设项目除升船机续建项目外已全部完工,工程质量总体优良;三峡工程具备了175米蓄水条件。
3月9日,一艘货轮穿过宜万铁路长江大桥。为保证长江中下游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去年底完成了试验性蓄水的三峡工程在枯水期内实施生态调度,将蓄积的水量下泄,为长江中下游补水,三峡电站发电量随之大增,长江中下游航运畅通。 新华社发(文振效 摄)
中国三峡总公司新闻中心介绍其具体效益情况是:
--“黄金水道”开始名副其实。三峡蓄水成库结束了“自古川江不夜航”的历史,碍航浅滩暗礁得到系统整治炸除,三峡库区660公里航道有效改善,万吨级船队已可由湖北宜昌直达重庆朝天门码头。
据统计,自2003年6月三峡船闸通航至今年3月10日,通过三峡坝区的货运总量累计达2.9亿吨,超过三峡蓄水前葛洲坝船闸通航22年过闸货运量的总和。三峡库区航运成本降低35%—37%,货运量以每年35.94%的速度增长。
--清洁能源已经造福四方。三峡电站2003年7月首台机组发电,至3月10日,累计发电已超过2970亿千瓦时。预计2009年,三峡电站发电量可达到初步设计值847亿千瓦时。
三峡工程为国民经济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供电范围涉及华中、华东、南方电网所覆盖的11个省市,供电半径达1000公里,促进了全国电力联网和南北互供、西电东送输电大格局的形成。
--防洪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三峡工程作为长江中下游综合防洪体系的关键性骨干工程,防洪总库容达221.5亿立方米;如遇“千年一遇”大洪水,三峡工程配合下游荆江分蓄洪工程,可使长江中下游避免毁灭性灾害。
目前,三峡水库防洪库容基本形成,三峡工程具备了发挥正常防洪功能的条件,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因此由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生态调度开始有效尝试。三峡水库蓄水后,每年枯水季节利用蓄积的水量为下游补水,提高了长江中下游通航能力,沿江工农业用水得到较好保障。
李永安表示,2009年三峡枢纽工程将全面转入以运行为主,基本思路是研究理顺枢纽运行管理体制,处理好防洪、发电、航运、地质、生态等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
我国大型水电机组制造进入世界先进水平
新华社宜昌3月10日电(记者 江时强、吴植)中国三峡总公司10日向媒体发布消息称,通过三峡工程“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我国大型水电机组设计制造已达世界先进水平。
据介绍,三峡工程成功实施了世界最大的70万千瓦水电机组的国产化战略,使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制造业用7年时间实现了30年的跨越发展。此前,我国还不具备35万千瓦以上水电机组的制造能力。
三峡工程初步设计安装70万千瓦机组32台,左岸电站14台机组于2005年9月全部投产,右岸电站12台机组于2008年10月底全部发电。新增的地下电站6台机组目前已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在左岸电站机组制造中,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作为VGS联营体(由加拿大GE、德国西门子等公司组成)、阿尔斯通集团(由法国阿尔斯通、瑞士ABB等公司组成)的分包商,接受外方技术转让,双方联合设计、合作制造。
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说,在右岸电站机组中,有8台由我国自主设计、制造、安装,哈电、东电各自承担了4台的设计制造任务,国内合同份额占2/3,国内制造份额超过70%。目前国产机组运行情况良好,能量特性和稳定性能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同等水平。
去年8月,位于金沙江的溪洛渡和向家坝水电站机组采购利用三峡机组国产化成果,进一步推进了大型水电设备国产化进程。两电站采购的26台发电机组全在国内制造,并刷新了单机容量世界纪录:溪洛渡电站18台机组单机容量为77万千瓦,向家坝电站8台机组单机容量为80万千瓦。


图表:三峡工程2008年发电量创历史纪录 新华社发
三峡电站发电近3千亿千瓦时 工程综合效益显现
截至3月7日23时,三峡电站已累计发电2969.55亿千瓦时,清洁能源惠及约半个中国。通过三峡坝区的货运总量累计已达2.9098亿吨,超过三峡水库蓄水前葛洲坝船闸通航22年过闸货运量的总和。三峡工程使长江防洪的标准,由十年一遇提高到了百年一遇。中国水电装备的水平,因三峡工程实现了跨越发展。详细>>>
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伟大成就 后续工作规划将展开
新华社宜昌2月19日电(记者 江时强)国务院三峡办副主任宋原生于正在此间召开的中国三峡总公司年度工作会议上说,三峡工程今年将完成初步设计建设任务,并将开展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经过全体建设者16年努力,三峡工程建设已取得伟大成就。宋原生希望,今年积极推进三峡地下电站建设,认真组织升船机施工,继续保持质量安全意识,严格遵循进度服从质量和安全的原则,努力推进三峡重大装备国产化工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