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实现森林覆盖率目标蕴含破解当前就业难题的契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植树造林+就业” 一举多得

    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记者黄冠、苏万明)2008年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使我国森林资源损毁严重,要实现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0%的目标,植树造林压力巨大。换换思路,此压力却蕴含着破解当前就业难题的契机。

    把就业与植树造林“嫁接”、同步解决,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在外国有过成功的案例,在国内也有。河北承德市从2004年起探索“绿色就业”模式,目前已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400多人,每年财政投入120多万元,已植树262万株,使城市绿化率由24.3%提高到了34.6%。近日,网络上关于雇农民工种树、成立植树造林兵团以解决大学生就业等话题引起热议,也反映了人们对“植树造林+就业”模式的关注。

    当下,我国正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有5个省份基本完成林地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8个省份正在推进改革。这为实现“植树造林+就业”带来了新机遇。我国在第15次APEC会议上承诺,到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8.21%,要实现上述承诺,至少净增2.5亿多亩森林。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在我国部分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务林,实现了“一人承包、全家就业”“城里下岗、山上创业”。以辽宁省为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全省有1200多万农民经营林业,是改革前的2.3倍。据初步测算,目前全国有约25亿亩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后,按每人经营50亩林地算,就可吸纳5000万农民就业。

    现代林业也需要现代科技和高素质人才。今后我国林业发展,不仅要扩大面积,更要提高木材质量、增强单位面积森林的固碳功能。大学毕业生凭借自身优势,投身林业不仅能够解决就业,而且能创造可持续的效益。同时,高素质人才进入现代林业,也将带动林业向林荫美化、室内景观、生态旅游等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因此,就业“嫁接”植树造林,不仅大有文章可做,而且必将一举多得。

 
 
 相关链接
· 我国全民义务植树达538.5亿株 绿化状况显著变化
·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 每人每年植树三至五棵
· 全国绿化委员会将督促各地提高义务植树的尽责率
· 认养绿地成为北京市民履行“义务植树”的新时尚
· 2006年全国5.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 植树21.6亿株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