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3月16日电(记者张周来)因为船闸正常维修,位于广西梧州市郊的长洲水利枢纽船闸上下游近日出现较为严重的船舶滞航情况。广西壮族自治区港航管理局统计显示,截至16日零时,长洲枢纽船闸上下游滞航船舶数达817艘,有关方面联合启动了Ⅱ级应急预案应对。
长洲水利枢纽位于西江航运干线的咽喉位置,是干线上最后一个规划梯级,枢纽有两道船闸,其中1号船闸设计为2000吨级,2号船闸为1000吨级,年过货能力为4012万吨。
根据检修计划,从2009年2月25日开始,广西长洲水利枢纽2号船闸进入为期25天的年度检修时间,实行1号船闸单线通航。由于船闸通航能力的有限,等待过闸的上下航船舶逐渐增多,交通部门联合海事、港航管理及地方政府启动Ⅱ级应急预案进行应对。
按照去年10月出台的《广西长洲水利枢纽通航联动应急预案》,坝上下游滞航船舶数超过700艘并持续超过48小时,有关方面就将联合启动Ⅱ级通航应急预案,一方面维护秩序、有序疏导,另一方面适当控制上游下行船舶,缓解滞航压力。
据交通部门初步统计,长洲枢纽船闸自2007年3月开通至今,已出现停航1次、滞航4次,其中最严重的一次上下游滞航船舶达1400多艘。由于上游贵港、平南等地煤炭、水泥等大宗货物几乎都需要通过长洲枢纽运往珠三角地区,因此每次滞航都造成上游临江工业遭受重大损失。
近年来,随着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西江航运干线上游一些港口货物吞吐量迅猛增长,交通水运界人士多次呼吁长洲枢纽应尽快上马三四线船闸。记者从梧州方面了解到,目前船闸维修已经加快了进度。16日下午长洲枢纽方面召开维修验收会议,如果通过的话,2号船闸有望提前重新投入使用,将大大缓解当前滞航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