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农合"实现农村全覆盖 为农民健康撑起保护伞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18日   来源:人民日报

    2007年12月27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华坪梁村村民李国英高兴地领到了2008年度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费用核销券。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在农村地区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参合农民把新农合形象地称为“健康的保护伞”。新农合惠及8亿多农民,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农村小病拖、大病捱的情况有所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状况有所缓解。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新华社发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镇牧民米贵亮患了鼻咽癌,在市医院做手术花了6万多元,全家债台高筑。幸运的是,他年初交了10元钱,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结果,医药费报销了2万元,同时又得到大病困难补助2.5万元。一提起这事,老米就感慨不已:“这真是天上掉馅饼,如果没有新农合,我们全家早就被拖垮了。”

    在广大农村地区,米贵亮的故事并不算新鲜。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有2729个县(市、区)建立了新农合制度,覆盖了全国所有含农业人口的县(市、区),参合农民8.15亿,参合率91.5%,实现了农村地区全覆盖。

    农民因病致贫有所缓解

    2008年9月23日,在广西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地苏乡大定村独良屯,村民莫利花(右一)在自己家里签字领取大病补偿金。新华社发

    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重点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贫困问题。因此,新农合制度被称为“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新农合对农民健康的保障作用明显。2003年,全国筹集新农合基金只有40亿元。此后,新农合基金总量逐年增加,到2008年,当年筹集新农合基金已经达到7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47亿元,占筹资总额的31%,全国人均筹资达到96.3元。从2003年到2008年,全国累计有15亿人次享受到新农合补偿,共补偿资金1253亿元,其中,住院补偿1.1亿人次,有11.9亿人次享受到门诊医疗补偿,对2亿人进行了健康体检。新农合有效减轻了农民的疾病经济负担,农民“小病拖、大病挨”的情况有所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缓解。

    为提高参合农民受益水平,各地不断探索和创新新农合补偿模式和住院补偿办法。吉林省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即时结算报销的基础上,还开展了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当天出院,当天报销”的即时结算试点,最大限度地方便了参合农民。

    贫困人口可获医疗救助

    2008年10月15日,山西省安泽县半道村卫生所的赵金林医生在给村民测量血压。新华社发

    不久前,四川省邻水县丰禾镇复兴村村民杨碧英患上骨髓瘤,治病花了2万多元,家庭陷入困境。为此,新农合给她报销了1万多元,余下1万余元由医疗救助基金解决。杨碧英说:“这笔钱相当于全家人两年的收入,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为了解决贫困人口的看病就医问题,在建立新农合制度的同时,各地同步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通过资助贫困农民参加新农合,并对新农合补偿后个人医药费用仍难以承担的贫困农民,再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农民无力参合和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各级卫生部门同民政部门密切配合,积极探索并推行了“一站式”服务的做法,既方便了参合农民,又使两项制度得到了有效衔接。

    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使贫困人口看病就医问题得到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国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都已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2007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农村医疗救助资金21.2亿元,地方财政预算安排农村医疗救助资金19.8亿元,提高了医疗保障的水平。

    确保人均筹资达到100元

    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受益的福建省建阳市莒口镇金山村村民张李妹(左一)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3月6日摄)。地处闽北山区的建阳市自2006年10月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参合人数逐年增多。截至2009年,全市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23.72万人,参合率达98.5%。参合农民每人每年只要交纳20元钱,患病住院可最高报销医药费达4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的问题。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推进新农合制度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当前,新农合面临着很多新挑战。例如:筹资水平还不高,与城镇差距明显,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仍较重;尚未建立起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监管任务艰巨,管理能力薄弱;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卫生部农村卫生管理司司长徐科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新农合制度建设有五大重点: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筹资标准。2009年要确保全国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00元,力争到2010年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50元,建立起随着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逐步提高的新农合筹资机制。

    二是加强管理能力建设。推动各地新农合管理经办机构的建立健全,完善管理经办体系,加强建设和管理。

    三是全面规范新农合的管理和运行,提高服务水平。继续探索方便、快捷的农民个人缴费方式。

    四是大力加强新农合的监督管理。

    五是将新农合制度纳入法制化轨道。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新农合的发展方向,以法律形式把行之有效的做法固定下来,为新农合制度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记者 白剑峰)

我国在应对金融危机中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改善民生

    我国自去年11月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的投入。

    在国务院去年11月出台的扩大内需10项措施中,既有加快实施重大民生工程等直接惠及民生的举措,也有一系列间接造福于民的措施。此后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详细>>>

卫生部:我国已经有10亿余人享受基本医疗保障

    卫生部日前公布的“2008年我国卫生改革与发展情况”表明,我国目前已有10亿余人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据了解,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

    统计表明,截至2008年9月底,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2729个,参加新农合人口8.14亿人,参合率达91.5%,越来越接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目标。详细>>>

农村改革发展成就:新农合——农民健康"保护伞"

    新农合到底是什么,它与传统的合作医疗有什么区别?带着种种疑问,记者采访了卫生部村卫生管理司负责人。她告诉记者: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重点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民因患大病而出现的因病致贫、返贫问题。详细>>>

 

 
 
 相关链接
· 江苏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4454万
· 广西:2009年超九成农民将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泽青海省逾331万名农牧民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