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运营1周年:赢得荣誉 放飞梦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26日   来源:新华社

赢得荣誉 放飞梦想
——写在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投入运营一周年之时

    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记者林红梅、王敏)今年3月26日,是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全面投入运营一周年之时。这一年,3号航站楼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空中“第一国门”点燃激情,赢得荣誉,放飞梦想,让国人深感骄傲,让世界为之惊叹。

    从空中俯瞰3号航站楼,犹如一条巨龙,现代、时尚、恢弘大气,静卧在北京的东北角。2008年2月29日,山东航空公司、澳洲航空公司、以色列航空公司等的航班首批进入3号航站楼运营;3月26日,首都机场成功地进行了第二次转场。3月25日22时至3月26日4时期间,转场航空器达72架。首都机场最大的基地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携星空联盟的其他成员,全面转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标志着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全面投入运营。

    一年来,3号航站楼起降飞机近24万架次,服务进出港旅客3100万名,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保障。

    回首走过的一年道路,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总经理董志毅感慨地介绍说,2007年12月31日,总投资270亿元的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通过验收移交首都机场股份公司,距离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单体航站楼投入运营不足3个月的时间。一般情况下,从接收航站楼到正式投入运营,测试及准备时间至少得半年,一般需要一年至两年的时间。社会各界及国际上的同仁都非常担心首都机场能否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功运营如此庞大的航站楼,都在担心这座航站楼能否在奥运期间顺利地保障奥运。

    “使命与责任面前,作为中国民航奥运保障的主战场,我们点燃了激情,向世界发出了‘勇担重任,甘于奉献、团结协作、使命必达’的誓言。”董志毅介绍,按照“关注所有细节,发现问题就是成绩;穷尽一切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提升”的理念,围绕转场和奥运保障,首都机场组织了14次大规模的综合演练和数十次专项演练,对信息、捷运、行李系统和关键流程的保障能力进行测试;制定、细化了41个特殊保障流程,8大类85项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处置预案;共完成各类培训75万人次,自主或合作开发培训课程达148门。

    奥运期间,首都机场共顺利保障涉奥航班7744架次,包括170名各国元首、政要专机446架次,各类公务机630架次,为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万奥运大家庭成员、宾客、观众、媒体人士,提供了安全、顺畅、便捷、高效的航空运输服务,刷新了中国民航高峰日航班起降、专机保障、公务机保障、高峰小时行李量、高峰小时航班等诸多历史记录。创造了贵宾进出港10分钟,包机进出港37分钟,残奥包机进出港44分钟等新的运行标准;涉奥航班信息准确率达到85%以上,大大高于往届奥运会的水平,整体保障工作做到了零事件、零事故、零投诉。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说,“首都机场地面服务保障得非常快,我非常满意!”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克雷文说,“优秀的机场团队,你们为残奥会展现了中国美好的第一个印象和最后一个印象。”

    激情、智慧与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首都机场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使首都机场旅客满意度由3.51上升到4.20,在国际上的排名由第62位上升到第18位,在4千万级以上机场中排名第3位。奥运期间,奥运大家庭成员的旅客满意度更是达到了4.24,超过举办上届奥运会的雅典机场0.38。

    2008年10月,亚太航空中心授予首都机场最佳机场发展奖;2008年11月,国际机场协会总干事安吉拉女士专程赶到北京,为首都机场颁发了国际机场协会总干事年度特别表扬大奖。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首都机场股份公司总经理董志毅说,将着力提升安全保障、运行服务、经营管理水平,以打造世界一流的门户枢纽机场为己任,立志成为世界一流的机场管理公司,向世界敞开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大国之门”。

 
 
 相关链接
· 杨国庆出席首都机场集团公司2009年度工作会议
· 首都机场2008年旅客吞吐量有望跻身全球八强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