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3月29日电(记者罗布次仁、林嵬)为了促进农牧民增收、提升就业空间,山南面向市场,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让农牧民像“点菜”一样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2002年以来,山南累计投入培训资金570多万元,举办各类培训班近300期,培训农牧民1.8万多人,帮助外出打工农牧民由“卖力气”转向“卖技能”。
山南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加央说,山南的技术培训科目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建筑工技能培训,随着国家对西藏基建投入加大,建筑务工市场产生了较大需求,我们采取同建筑、电力、公路工程等企业签订合同,实施“以工代训”;二是传统民族手工艺技术培训,我们委托山南地区职业中学,开办藏式绘画、藏式“卡垫”编织、哗叽编织、木工培训,让农牧民从民族手工艺中掘金;三是农牧业实用技术培训,主要采用“上门培训”的办法。
扎囊县是有名的“木工之乡”,近年来,县里挖掘整理了大量传统工艺,举办多期木工培训班,让许多农牧民掌握了“绝活”。自2007年起,扎囊县9名农牧民凭着过硬的藏式木工、绘画技术组成装修队,闯进北京城,年创收20多万元。
去年以来,西藏建筑劳务输出面临较大压力,山南一手抓培训,一手抓扩大就业岗位,出台了“国家投资项目的15%交给农牧民实施”的新政策,把92个国家投资项目中的小型配套工程交给农牧民实施。在西藏自治区“十一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的山南江北灌区水利工程现场,记者看到了附近村民忙碌的身影。项目负责人说,由于经过培训,农牧民施工队承包的工程质量均达到了要求。
据了解,2008年,山南仅劳务输出就达4.15万人,创收2.7亿元,人均创收650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