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已连续3年成群常现白洋淀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0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4月1日电(记者 朱峰、王炳美)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从2006年起至今,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已连续3年成群出现在白洋淀湿地保护区内,目前已成为当地一道独特的景观。

    据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张铁军介绍,他日前在保护区内进行鸟类巡护时,在白洋淀湿地的大王淀内观测到28只大鸨。这次观察到的大鸨为1雄、27雌,它们时而在麦田里啄食麦苗、时而昂起脖颈警惕地望着慢慢接近的保护区工作人员,当距离它们约150米远的时候,它们飞离了这一区域。

    大鸨个体很大,体高有60-70厘米,体重在10千克上下,是世界上能飞起的最重的鸟类。作为极度濒危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已将大鸨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据相关记载,大鸨在我国只现存500只左右。

    记者从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处了解到,2006年2月,工作人员首次在白洋淀发现大鸨群,当时有27只。随后每年冬天,都观测到大鸨群在白洋淀过冬,每次均超过20只。如此数量的单群大鸨,目前在我国已极为少见。

    白洋淀总面积366平方公里,85%的面积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内。这里物种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常见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26种,大型挺生植物47种。底栖动物38种,鱼类54种,哺乳动物14种,国家级保护动物5种。鸟类资源共有19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为丹顶鹤、白鹤、大鸨、东方白颧。

 
 
 相关链接
· 京冀旅游合作升级 白洋淀故宫等组成精品线路
· 河北:将在白洋淀打造国际一流湿地公园
· 90万尾鱼苗将被放流白洋淀 以改善恢复生态系统
· 被誉为“华北之肾”的白洋淀干涸威胁将长期存在
·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白洋淀上雁翎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