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4月5日电(记者裴闯 朱华颖) “逾九成通过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来港者是普通专业人才,在全部1058个获批者中,只有80人是以成就计分制申请来港。”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助理处长陈咏梅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优才计划”是香港2006年6月起实施的人才引进计划。两年多来,已有内地影视艺人周迅、钢琴家郎朗、奥运冠军李小双等通过这一计划落户香港。
陈咏梅说:“事实上,这类明星申请人只占一小部分,如果认为只有名人才能获得‘优才计划’批准,这绝对是一个误解。”
陈咏梅介绍说,“优才计划”通过两套计分系统对申请者进行评估:一是“成就计分制”,适合“具备超凡才能或技术并拥有杰出成就的人士”,可一次性获得满分165分;二是“综合计分制”,通过对申请人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家庭背景进行打分,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条件。
由于“优才计划”更灵活和人性化,特别是申请人不需事前获得香港雇主的聘用,计划实施以来获得众多内地与海外专才响应。陈咏梅说,申请“优才计划”的人中内地人士占大部分,在批出的全部名额中,内地居民所占比例近80%,达810人,其他的则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
陈咏梅表示,申请者将表格送到入境处后,入境处会进行整理和初步审查,将基本符合资格者的资料转给咨询委员会。这个由资深专业人士组成的委员会按领域分成4个组别,根据申请人“是否适合在香港发展”的标准进行甄选,并将讨论结果交回香港入境处。
值得注意的是,咨询委员会在讨论是否录取时,不会再考虑申请者的分数高低,而是更注重申请人的教育背景、事业成就、国际视野、未来在香港的计划等。因此,陈咏梅提醒申请者,在提交完整的证明材料外,一定要详细说明自己未来在香港的发展计划。她说:“这样可以让负责分配名额的咨询委员会更好地了解申请人。”
金融危机正在全球蔓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也不能幸免。但陈咏梅表示,“优才计划”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从2008年10月到今年3月,“优才计划”共收到申请573份,同比还略有增加。
不过,受金融危机影响,咨询委员会接受金融及会计服务业的优才申请正大幅减少。陈咏梅表示,咨询委员会考虑到市场对金融人才需求减少,审批时也会作出相应调整。在上月的最新甄选中,从事工业制造、建筑、测量、工程及建造业的申请人获批数量明显增加。
陈咏梅表示:“香港社会渴望广纳贤才,我们希望更多内地人士通过‘优才计划’提出申请,期待他们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与香港市民携手提升这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