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雪龙号"直升机失事不会影响我国今后南北极考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4月13日电(记者 张建松)“雪龙号”租用的“直九”直升机坠江失事后,国家海洋局有关领导向新华社记者表示,这起事故的发生不会影响我国今后的南北极考察工作。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获悉哈飞的“直九”失事消息后,国家海洋局有关领导在第一时间从北京赶到上海的失事地点,全力以赴配合哈飞集团事故工作组做好救助和相关调查工作。国家海洋局与哈飞集团有20多年的良好合作基础,今后还将继续加强与哈飞集团在极地考察方面的合作。

    据魏文良介绍,从今年起,我国极地考察通过“十五”能力建设,已着手给“雪龙号”配备一架重型舰载直升机卡莫夫(卡32)。目前直升机已经从俄罗斯购买入境,正在深圳进行试飞。这架直升机的添置,必将使我国“雪龙”号的科学考察和后勤保障能力大大增强。

    “尽管‘直九’失事不会影响我国今后的南北极考察,但我与所有南极考察队员一样,对这架直升机充满了感情,对它的失事深表痛心和惋惜,对一名至今仍下落不明的机组成员充满了挂念。”魏文良说。

    据了解,哈飞集团失事的这架“直九”直升机代号为B7109,于1990年出厂。该机是哈飞集团引进法国“海豚”专利技术,首批50架全部由法国供件、中国组装的第47架直升机。这架直升机曾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参加我国第24次南极科考,2008年7月至9月参加第三次北极科考,2008年10月至今年4月参加第25次南极科考。

    此次“直九”随“雪龙号”参加第25次南极科考,主要承担了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建设的货物舱运、吊挂卸货和人员运输等任务,在历时173天的南极科考期间,共飞行153小时21分。

“雪龙号”南极科考船失事直升机机骸被打捞出水

    4月12日22时55分,“东海救111”轮成功将“雪龙号”南极科考船租用失事直升机机骸打捞出水。机骸由救助船送往附近码头。当日11时20分许,“雪龙号”科考船租用的舰载直升机在完成科考任务从“雪龙号”返回驻地时,起飞约一分钟后失事坠入江中。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迅速组织力量,全力投入救助,落水的四名机组人员中三人获救,一人失踪。 新华社发 

    新华社上海4月12日电(记者贾远琨、刘丹)12日晚22时55分,“东海救111”轮成功将“雪龙号”南极科考船租用失事直升机机骸打捞出水。机骸由救助船送往附近码头。

20时15分,上海外高桥水域平潮,在直升机坠落锁定位置海通六期码头附近等候多时的交通运输部东海救助局应急队员潜入水中,经过5分钟的潜水作业,很快发现坠落直升机。

随后,东海救助局立即召开现场紧急会议,准备连夜抢捞直升机。经过2个多小时的抢捞工作,终于在22时55分成功将失事飞机机骸打捞出水。

    4月9日,上海吴淞边检民警向进入祖国领海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挥手致意。当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上海长江口锚地,标志我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圆满完成。据悉,此次南极科考队乘“雪龙”号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冰穹A地区进行了雪冰采样、天文观测、基础测绘考察,完成了南极下坡风结构现场观测试验。“雪龙”号返航途中曾到我国台湾高雄港与台湾同胞进行交流。新华社记者 陈飞 摄

中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穿越赤道回归北半球

    新华社“雪龙”号3月28日电(记者刘奕湛) 中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3月28日1时12分在望加锡海峡顺利穿越赤道,从南半球回到北半球。>>>详细

 
 
 相关链接
· 上海正在全力搜救“雪龙”号失事直升机失踪人员
· “雪龙号”南极科考船失事直升机机骸被打捞出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