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维也纳4月16日电(记者 刘钢)出席正在维也纳召开的联合国预防犯罪和刑事司法委员会第18届会议的中国代表、中国司法部副部长陈训秋16日说,各国应在打击犯罪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他在当天的会议发言中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跨国有组织犯罪、腐败犯罪、恐怖犯罪以及其他形式的犯罪日趋严重,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构成严重威胁。
陈训秋认为,对于有组织的犯罪活动,仅靠打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国际社会必须加强合作,在打击的同时,针对不同形式的犯罪原因,注重预防。
他指出,国际社会加强合作、综合治理是有效预防和打击有组织跨国犯罪的关键。为此他代表中国政府呼吁,联合国各成员国加快批准相关国际公约,包括“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和“反腐败公约”的进程,广泛务实地开展相关的国际司法合作,同时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应该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旨在提高其预防和打击跨国犯罪履约能力的技术援助。
陈训秋还介绍了中国政府在打击犯罪、完善相关法律建设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果。

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同探讨打击跨国组织犯罪等问题
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总检察长第七次会议于13日在莫斯科举行。来自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与会代表,就共同打击“三股势力”和跨国有组织犯罪等问题广泛、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发言中说,自上合组织成立以来,各成员国在联手打击“三股势力”和贩毒等跨国有组织犯罪等方面的相互配合与支持日渐默契,合作愈加紧密,打击更富有成效,为维护本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幸福做出了重要贡献。>>详细
中国与东盟同意建立司法互助 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第五次中国与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13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闭幕。会议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建立全面的刑事司法互助机制,加强直接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跨地区犯罪,从而将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司法合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根据这项声明,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还将调整本国法律框架,使其与国际标准一致;加强各国检察、执法机关之间的直接合作;互派检察官;相互提供业务培训与技术支持,提高执法效能;通过签署多边或双边法律协议简化对犯罪嫌疑人的调查、抓捕、起诉和引渡程序等。>>详细
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刘振民大使在第63届联大三委关于禁毒和预防犯罪问题的发言
(2008年10月9日,纽约)
主席先生,
经过国际社会长久以来坚持不懈的努力,世界禁毒形势有了一定改观。但“金三角”地区罂粟禁种成果脆弱,“金新月”地区毒品危害日益加大,冰毒等新型毒品问题迅速蔓延,易制毒化学品流失问题仍然突出,毒品犯罪的国际化、组织化特点日益明显。全球禁毒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