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统计造假原因复杂 造假现象局部加重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 周英峰 刘铮)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程子林6日在接受新华网访谈时指出,统计造假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完全解决,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可能还有加重的情况。
程子林介绍说,当前,一些地方、一些基层单位的统计活动中仍然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突出表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授意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统计调查对象篡改统计资料;有的统计对象为了骗取荣誉、利益编造虚假数据,或者迫于地方领导压力参与弄虚作假;有些统计人员职业道德感不强,明知数据有水分而不切实履行核实职责,造成一些统计数据有差距,不能客观反映实际。
程子林举例说,每个月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都要向统计部门报送生产经营数据,有的企业为了本身的荣誉会虚报一些,有的地方领导为了政绩会要求企业多报一些,有的企业为了少交一些税可能瞒报一些,有的为了不露富也可能少报一些。再比如,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地方政绩挂钩比较密切,也是地方容易干预的指标。价格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绩指标,个别地方也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对价格调查施加一定的压力。
针对屡禁不止的统计作假现象,程子林解释说,当前我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期,很多行为不够规范,国家诚信体制建设还比较滞后。同时,统计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统计法制也不太健全。多年来,统计部门高度重视并坚决制止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的问题,也取得了很多成效,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完全解决,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可能还有加重的情况。
程子林表示,从微观情况来讲,统计造假各种因素都有,有的虚报,有的瞒报,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的,在一些地方还是比较多的。但是这些指标一汇总,有的虚报,有的瞒报,会抵消一部分。同时,针对可能存在造假的统计数字,国家统计局也有一套比较完整科学的计算方法。
程子林认为,新出台的《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是一项非常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它的实施将比较有效地预防和惩处在统计上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让一些违法违纪者感到敬畏,不敢轻易在统计上弄虚作假,统计秩序会得到进一步维护,统计工作的环境会得到进一步改善,统计数据质量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国家统计局:不真实的统计数据会误导经济决策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 周英峰 刘铮)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程子林6日在接受新华网访谈时指出,一个地方的数据不真实,会影响到全国数据的不真实,不真实的数据会误导决策,也会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程子林表示,在经济正常运行情况下,统计数据会比较平稳,相对来说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统计数据的敏感性进一步提高。经济形势波动很大,统计数据要真实地反映客观实际的难度加大,意义更加重大。这个时候如果统计数据出了问题,它的影响更大。
程子林指出,统计数据直接关系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直接关系到各类经济主体,特别是投资者、企业经营者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也关系到国际社会、主要国家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直接影响到各种经济决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统计数据不准,其危害就会更大。
程子林举例说,我国的GDP去年已经超过30万亿元,如果因为统计数据的不真实,没有客观反映真实情况,导致中央和各地形势判断不准,调控措施不到位,就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和发展质量。对GDP增长的影响哪怕1个百分点,就是3000亿元,这是实实在在的财富。GDP是新创造的价值,新创造的价值都要分配,没有创造出来就没法分配,损失要由全国人民来分担。
程子林指出,《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出台是恰逢其时,随着它的贯彻落实,对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一定会有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第二次经济普查,刚刚出台的《处分规定》,对保证普查数据的真实可信也非常有意义。
国家统计局:平均工资与实际有差异不算虚假统计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记者 周英峰 刘铮)国家统计局政策法规司司长程子林6日在接受新华网访谈时表示,实际工资没有涨,但平均工资涨了,这不能算统计上的虚假。
近年来,有关“平均工资”的统计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社会上反映最多的,是平均工资与老百姓切身感受不一样,平均工资未能真实反映工资差异。比如,某一个外企的老总或高管工资涨了,员工工资没有变甚至还下降一些,但整个企业的平均工资会提高,员工真正拿到手里的工资并没上涨。
程子林介绍说,平均数是统计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也是非常有用的指标,在统计学里面有一个基础地位。比如,一个总体只有5个人,要了解他们的工资情况,一个个问就可以知道最高的多少、最低的多少、中间的多少。但中国是一个巨型的总体,如果没有平均工资这样一个指标,就很难找到一个代表性的东西来说。中国的某一个阶层、不同的行业的工资水平是多少,不能拿某几个人来说事。某一个老总年薪6000多万元,某一个人月收入几百元,这都不能客观反映总体水平。
程子林认为,总体水平只能靠平均数来反映,尽管平均数有缺陷,总体里面特别高的那个水平会明显抬高总体平均水平,但统计学上有很多处理的办法。他举例说,5个人第一个工资最高,有100万元,第二个5000元,第三个4000元,第四个3000元,第五个2000元,如果加在一起简单算,平均20万元出头,后四个人会不满意,觉得自己差特别远。把最高值去掉,取“中位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比如第三个人是4000元,它代表四个人代表的很好。对全国这么大的总体来说,某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单个水平,即使是特别高的水平对全国的影响也微乎其微的,可以忽略不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