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使命如山--武警水电十支队官兵抢建绵茂公路记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史志强 陈小军)2008年6月19日,武警水电十支队100余名官兵在圆满完成唐家山堰塞湖排险任务后,移师绵竹市汉旺镇,承担德(阳)阿(坝)公路绵(竹)茂(县)路段50公里的灾后重建和沿途十几个堰塞湖的排险任务。

    (一)

    绵茂公路是成都至九寨沟旅游黄金路线的重要路段,连接了德阳、阿坝以及绵竹当地煤矿、磷矿等,是数万受灾群众灾后重建的生命线。

    这是一条典型的山区公路。道路两侧都是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路旁是水流湍急的绵远河,摇摇欲坠的山石和“小心飞石”的标语随处可见。

    “从汉旺到清平路段,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就有40余处。”武警水电十支队政委李锡健说,河谷中多座大桥断毁,造成交通完全阻断。

    抢通过程中,官兵们在不到百米宽的高山峡谷中施工。由于余震不断、山体破碎,飞石、滑坡和塌方随时都会发生。他们不得不在便道附近拉起警戒线、派出警戒哨。即使这样,不断飞落的碎石,也经常会敲响他们的安全帽。

    施工的过程,就是与死神博弈。2008年12月23日,驾驶员姚箭驾驶翻斗车往黑洞崖堰塞湖里进行回填,当车倒至距湖边还有4米时,突然车子一歪——他感到地基在下沉。

    姚箭刚从驾驶室下来准备察看,没来得及下车的副驾驶员和载重近30吨的翻斗车就倒进了堰塞湖中。

    姚箭与迅速赶来的挖掘机进行救捞。由于水下压力过大,副驾驶员几次想砸碎挡风玻璃都没有成功。当挖掘机将翻斗车捞出水面一点后,副驾驶员才砸碎挡风玻璃、从水中出来。已经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的他,立即被送去急救。

    2009年1月11日,部队在黑洞崖堰塞湖边抢通道路。

    施工现场,松动的山体到处都是裂缝,坍塌体半腰悬着数百吨重的巨石,随着挖掘机对塌方体底部的挖掘,上方的土石不断下滑,数百吨的巨石随时都有可能滚落下来。

    突然,安全员胡志发现碎石和泥沙下滑量越来越大,立即吹响了预警哨,但隆隆的机器声掩盖了哨声。

    情急之中,胡志跑到一块大石上,脱下上衣不停地挥舞。最后几名官兵刚刚携带装备撤离现场,一块数百吨的巨石轰然滚下,刚刚清理完毕的道路再次被掩埋。

    (二)

    如果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是偶发危险,那么爆破班则要每天面对死神。

    爆破班只有3个人:班长周广鹏、二级士官冯永、上等兵刘宇。危石、孤石是他们排险的重点。松动的危石、孤石矮则离山脚三四十米,高则100多米,近乎60度的山坡,徒手攀爬都费力,而爆破班还要携带几十公斤甚至上百公斤的炸药、雷管和引爆线等器材。

    “上山容易下山难”。爆破班扛着炸药、雷管等器材上山,安放好炸药、接引爆线下山。面对着几十米高的悬崖,稍不留神就会滚下,他们只能坐在地上,慢慢地滑下山。即使这样,不断滚落的碎石还是砸得他们浑身是伤。

    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官兵们自己也无法数清。但,工程指挥所的工作日志上,有关这条路的节点工期和大事记,却记录得清清楚楚:

    抢修道路50公里,工程要求2009年12月31日完工。

    2008年6月,只差2公里就修到清平乡了,泥石流把85%的路段冲毁。

    7月,汉清路第二次被暴雨和泥石流冲毁。修路的起点再次回到汉旺镇。

    8月,暴雨连绵,只有1周工作日是晴天或者阴天。12日,汉旺至天池乡政府道路抢通;26日,汉旺至清平乡政府道路抢通,比原计划提前24天。

    9月,一场特大暴雨引发特大泥石流,将已抢通至小岗涧的道路全部冲毁。10名官兵被困清平乡,给养中断数天。

    10月12日,天池乡磷矿恢复生产;11月2日,清平乡磷矿第一车矿运出。

    2009年1月14日,清平乡至小木岭提前10天抢通。

    ……

    截至2009年4月10日,官兵们已累计完成公路抢通39公里,处理堰塞湖8座。

    (三)

    篾棚子营区,其实只是磷矿废弃的厂房,这个支队2个班的官兵暂住在这里。

    贴近山坡的营区,楼上尽是地震飞落的碎石。官兵们居住在楼下的两间狭小屋子里。整齐摆放的5张上下铺,干净而整洁。储藏室里,整整齐齐摆放了一些大米、面粉、萝卜和白菜——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泥石流、滑坡阻断后路,他们不得不备足10天的粮食和蔬菜。

    抢修看似没有硝烟,却如同战场一样惊心动魄。

    一次,一阵急促的哨声让正在施工的官兵警觉起来。抬眼望去,只见安全员在向指挥员不停地打着手势。顿时,工地上安静下来,官兵们迅速躲在了峭壁下。

    “轰隆隆”几声巨响,几块巨石带着卷起的尘烟从山上滚下,砸进路旁的堰塞湖中,溅起了数米高的水柱。

    15分钟后,安全员发出安全哨音,官兵们开始检查机械设备——挖掘机的滤油器被砸坏,无法正常施工,其他机械设备幸免于难。

    顷刻,工地上又恢复了之前的忙碌。

    官兵们说,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尤其是晴天,因为太阳晒干了泥土的水分,石头就容易从泥土中脱落下来,加上相互撞击就会出现飞石密集而下的情况。

    2009年4月12日,工程指挥所派出了由总工程师尹刚带领的9人先遣小分队,徒步进山踏勘。

    一路上,小分队官兵跋涉在坡度达六七十度的陡坡上,砍树、搭浮桥、坐橡皮艇……一道道裂口,一处处峭壁在余震中摇摇欲坠。

    小分队官兵6次穿越飞石、泥石流、滑坡险段,历时5天,终于到达勘测目的地,为顺利抢通道路收集了可靠的数据。

 
 
 相关链接
· 点亮映秀湾——武警水电部队抢修映秀湾电站纪实
· 抗震救灾动态:武警水电官兵三进青川排险堰塞湖
· 武警水电三总队堰塞湖抢险记事:攻坚克险一面旗
· 武警水电部队再次进入唐家山堰塞湖研究排险方案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