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5月10日电(记者刘诗平、单纯刚)中国银行业协会10日首次发布《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份报告从银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利益攸关者尽责、公益慈善事业奉献、环保事业支持以及银行业社会责任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我国银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关情况。
报告显示,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慈善捐助金额达10.1亿元,捐助项目涵盖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科技、环保等众多领域和行业。其中向雨雪冰冻灾害地区发放救灾及重建类贷款超过千亿元,向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区发放重建贷款1186.57亿元,捐款9亿多元,为灾区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促进民生改善方面,2008年,银行业通过提供小规模金融服务、支持廉价房建设、支持个人创业等不同种类和特点的信贷方式帮助困难群体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银行业金融机构全年共投放各类住房公积金贷款5400亿元,贷款户数超过400万户,为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和百姓安居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根据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的实际情况,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信贷支持,保证基础设施建设、饮水工程、基础教育、种植饲养等扶贫项目的实施,为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山区人民创造致富条件,一些国有商业银行还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规划开展了定点扶贫。其中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93.40亿元,覆盖国内大部分高等院校,受助学生超过200万人。
2008年,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社会责任指引》,并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机制和制度提出了建议。目前,一些主要商业银行已相继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并在推动公众监督方面取得进展。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在《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指出,2008年,我国银行业在银监会带领下,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作为银行与银行间、银行与社会间沟通的桥梁,中国银行业协会今后将一如既往地与各会员单位一道努力践行各项社会责任,使银行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
履行社会责任是提升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新华社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刘诗平)中国银行业协会10日发布了我国首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人们看到,2008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利润总额、利润增长额和资本回报等排名世界前列的同时,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迈出积极步伐,彰显了自身价值。事实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正是提升银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不仅是技术、产品质量和价格的竞争,更是社会责任意识的竞争。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已成为包括银行在内的所有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履行对社会及公众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仅是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构筑良好品牌优势和信誉优势的有效途径,也应该成为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
银行业金融机构不仅在金融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也影响明显。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
不可否认,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发达国家优秀金融机构的表现及成果相比,目前我国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有较大的提高空间。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银行社会责任问题,从我国国情出发,切实采取措施履行社会责任。
可喜的是,中国银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积极推动社会责任的制度与标准建设;一些主要商业银行已相继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并在推动公众监督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越来越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承担社会责任列为自身的战略目标。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具备的时代品格,在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尤其应显“英雄本色”。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只有取得社会公信的银行,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实现健康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