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大日食”将现长江中下游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20日   来源:人民日报

    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发生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奇观。本次日全食有哪些特点?在哪里观测最理想?观测时要注意什么?

    5月19日上午,中科院、中国科协、科技部、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举办新闻发布会,有关专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一一作答。

    持续两个多小时,我国可观测最长时间达6分钟

    “这次日全食,中国是最佳观测地。”中科院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蒋协助介绍说,本次日全食从初亏至复圆,长达两个多小时,中国境内可以看到的最长日全食时间可达6分钟。全食带宽度可达250公里,自西向东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市,预计将有3亿多人看到。

    “日全食是太阳、月球和地球三个天体在特定时刻运行到非常接近的一条直线上时发生的天象。由于地球公转轨道面和月球公转轨道面之间有一个交角,并不重合,发生日全食的机会很难出现。”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赵刚告诉记者,日全食对地球上的某一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

    此外,以往我国发生的日全食多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地方,而本次则发生在人口密集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非常少见。“有人把本次日全食称为‘大日食’(great eclipse),能看到这次日全食可以说是‘三生有幸’。”

    据中科院基础局局长李定介绍,中科院和国家自然基金委将组织系列日全食科学观测课题,在日全食期间进行光学、近红外及射电波段的多波段联合观测,研究太阳的色球、日冕物理性质、太阳系行星以及地球电离层和重力变化规律等。

    观测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在日全食发生的某些阶段,如果不采用科学的观看方法,将会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失明。”赵刚提醒说,因为太阳光比月光强100万倍,所以不能用肉眼或者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党委书记、副台长刘晓群说,“为帮助大家更好地观测日全食、了解日全食,中国天文学会和国家天文台将与处于日全食带中心线的铜陵、桐城、黟县、嘉兴、苏州、高淳、常州、无锡等8个城市合作,举办一系列日全食观测和科普活动。”

    日全食可能给生活带来不便

    日全食发生时,会不会对日常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介绍说,长达五六分钟的突然“黑天”,可能对道路交通、航运、高空和野外作业、建筑施工、医疗、教学、商业活动以及社会治安等带来安全隐患;日全食造成的天体的引力、光度等变化,有可能会对通信系统、网络传播、电力输送和使用等产生不确定的影响。

    “如果没有应对措施,甚至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和事件。”严俊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应该提前与有关专家进行商讨,拿出可行的应对预案。  (记者 赵永新)

 
 
 相关链接
· 天文专家支招科学观测日全食奇观
· 我国主要城市8月1日可见日全食时间一览表
· 中科院网络信息中心将直播日全食
· 8月1日我国将出现日全食的天文奇观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