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22日电(杨金志、刘岱淞)土特产老毛蟹、老白酒、崇明糕;生态蔬菜绿芦笋、紫糯玉米、青皮茄子……22日上午,这些农副产品让在上海大超市里购物的市民挑花了眼。
为了解决“岛上产品卖不掉,上海市民买不着”这一难题,地处郊区的上海崇明县政府实施“政府搭台农产品唱戏”政策。22日,这个县在上海西郊百联超市举办“2009崇明生态农产品推介会”,把岛上的高质量农产品直接推销到了上海的超市里,让农民、市民两头得实惠。
崇明县下辖长江口的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是上海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县共50万亩耕地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崇明老毛蟹、崇明老白酒、香酥芋、崇明糕等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优质农产品,以及白扁豆、花椰菜、绿芦笋等诸多绿色蔬菜。
然而,由于交通运输不便、经营渠道不畅等问题,崇明盛产的绿色农产品并没有充分进入上海市场。此外,崇明还有很多农产品是在一家一户的传统模式下生产的,产量小,缺乏品牌,难以进入超市。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崇明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的建设,同时加强品牌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和市场化运作的力度。县里建立了完整的营销体系,成立了以绿色食品加工生产、销售、管理为一体的上海市崇明绿色食品产销联合会,辐射、带动广大农户生产销售。
22日的推介会,是崇明绿色食品产销联合会和上海百联集团携手进行“农超对接”的首次尝试。在超市里,崇明生态农产品专柜前人头攒动,市民们纷纷将感兴趣的崇明特色产品放入购物车。
家住上海仙霞西路水城路的祝女士说,她对崇明糕情有独钟,“以前很难买到这种糕,都要靠别人帮忙带,以后就方便多了”。很多市民则对绿芦笋、紫糯玉米、青皮茄子等以前没买到过的产品充满兴趣。
“今年年底长江隧桥贯通,届时崇明的农产品将能更方便地运抵市区,让更多的市民品尝到优质的生态产品。”崇明县副县长杜松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