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新华国际时评:全球防疫的"发展中链条"亟待加固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5月2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内罗毕5月22日电(记者 刘颖 谢美华)甲型H1N1流感已经蔓延到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尽管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仍“幸免”于疫情的传染,但防疫形势严峻,亟待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有效支持。

    为应对疫情,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些行动。在非洲,一些国家成立了应急防控机构,对入境人员实行健康检查,积极筹集口罩、药品等防控流感的必备物品。然而,审视全球“防疫链条”,发展中国家还有不少薄弱环节,以尼日利亚一位卫生官员的话说:“还远远没有做好准备”。

    目前发展中国家在防疫上面临的困难是多方位的。不少国家还难以做到及时发现、跟踪传染病例,世卫组织官员布尔马指出,许多国家在季节性流感的防疫监控上都存在困难,更不要说甲型H1N1流感疫情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缺少防疫经验和方法,乌干达卫生官员尼古拉斯·考塔表示,非洲国家缺少高端实验室,科研信息也十分有限,难以展开前沿研究。

    而且根据当前研判,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病情严重者以及死亡患者大多患有其他慢性病,而目前全球慢性病患者以及死亡病例的大约85%都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一旦疫情在那里蔓延,冲击会更严重。

    更大的挑战是,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卫生体系在防治艾滋病、疟疾、流行性脑炎等疾病方面已不堪重荷。乌干达卫生官员萨姆·萨兰表示,当多重疫情同时袭来,很难想象这些国家该如何应对。

    在刚刚闭幕的世界卫生大会上,与会者普遍同意:防疫是全球性的,任何缺口遭疫情突破,后果都可能是全面性的,必须帮助发展中国家,共筑“全球防疫链条”。

    当前亟待采取的措施,包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科研成果、防控经验和方法、防疫人员以及药物支持;在疫苗研制和调配问题上,各国未能达成最后一致,但都同意在政策、物质方面向发展中国家倾斜。

    上述共识和措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不少发展中国家卫生官员表示,当前形势再次凸显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在防疫方面基础性和机制性的薄弱,这不单是防疫的问题,本质上是发展的问题。

    本次世界卫生大会为应对当前疫情而缩短了会期,取消了一些议题的重点讨论。不过在会议期间,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和众多与会代表反复强调,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加紧实施,具体到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方面,要兼顾“应急”和“治本”,这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应对甲型H1N1流感就是一个例证:全球化大势下,风险、危机无国界,自防、自保都不彻底,全球携手,才会赢。

 
 
 相关链接
· 新华时评:保障食品安全企业要自律政府要严管
· 新华时评:就业形势严峻发挥民营企业主渠道作用
· 新华时评:严防借甲型H1N1流感疫情散播虚假信息
· 新华时评: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尽到公民责任
· 新华时评:推进我国“入地”工程 科学防灾减灾
· 新华时评:"80后"支教接力传递新时代"青春之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