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25日电(记者李荣)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25日在上海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作为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支持的部市合作项目及世界气象组织的国际示范项目,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将在防范气象灾害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上发挥独特作用,特别是推动多部门和多环节的联动。
郑国光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许多气象灾害都极易引发各种次生灾害,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往往引发城市广告牌倒塌、电线短路、通讯系统瘫痪等灾害。气象部门不仅要及时准确地进行预报预警,而且还要使多部门、多环节联动,使城市防灾减灾的“测、报、防、抗、救、援”等各环节都一环扣一环发挥其防范的作用。
据气象部门介绍,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建设已经在中国气象局和上海市政府两个层面组织实施,将充分体现多灾种综合、多部门联动、多环节应对及处置一体化的多灾种早期预警要求。项目分技术和管理两大层面进行建设,技术层面包括:早发现监测平台、预报预警信息制作平台、预警联动支持平台、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多灾种数据库和18个相关子系统建设;管理层面包括:多部门联动机制、多灾种预警发布和响应标准、社区安全计划建设,做到对灾害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发布,部门之间的早通气、早会商、早联动。这一系统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保障服务,在国内和国际起到示范效应。
据了解,早期预警系统将使灾害处置关口前移、早做准备,其中部门联动是核心机制。早期预警系统将嵌入事关城市安全的重点部位,设立专门的气象预警服务岗位或气象台;强化跨部门、跨专业的标准化预警联动能力,防汛、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与气象部门就台风、暴雨、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城市灾害建立标准化的应急联动机制;依托覆盖全市区、县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实现早期预警信息向社会面的覆盖和基层联动能力,为各级政府提供灾害应对的决策支持,通过安全社区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基本单元的灾害防御能力,与社会组织合作提高不同人群的灾害防御意识和知识,实现灾害预警防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