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5月25日电(记者李荣)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25日在上海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上海世博会时间跨度长,参观人群密度高,各类活动频繁,正值汛期灾害性天气多发时期,这些都对气象保障服务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气象部门正在加强对内对外合作,借鉴北京奥运会气象保障的经验,加快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郑国光说,上海世博会时间跨度长,举办期为5月至10月,覆盖整个汛期,这是天气气候条件最为复杂的一个季节,台风、高温、强对流、雷电、突如其来的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都对城市防灾减灾提出高要求。上海滨江临海,世博园区又跨黄浦江布设,天气变化较大;世博会参观人数多,各类活动频繁,层次高,对气象风险处置能力是一个挑战。而且世博会展馆多为临时建筑,大量应用新型建材,其防御气象灾害的不确定性有所增加,易造成次生灾害,这也是气象防灾的一个难点。
郑国光向记者表示,中国气象局将举全国气象部门之力,充分借鉴北京奥运气象服务的成功经验,为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提供高水平的气象保障服务,“虽然挑战很大,但依然充满信心”。世博气象服务成果还要得到完善和提升,在世博后还要继续发挥作用,成为上海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强化气象信息的时效和气象服务的个性化,向百姓普及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
据了解,中国气象局已与上海市政府开展“部市合作”,加快推进上海世博会精细化气象服务系统和上海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的建设。相关气象业务系统建设和整合正在全面展开,初步建立了短时临近预报、台风预报、空气质量预报、海上风浪预报、健康热浪预警、城市积涝预报等业务系统。食品安全、交通气象、能源安全等预警系统也正在建设中。长三角地区气象部门也已达成共识,建立“资料一致、平台共用、流程相同、预警联动、技术相通”的区域一体化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实现区域内5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同步观测,形成基础预报产品和专业预报产品制作相结合的综合预报业务平台,提高世博气象预报技术水平和预警时效。
据气象部门介绍,为了加强现场服务和部门联动,上海世博园区内将专门设置“世博气象台”,直接向世博会组织方提供气象信息和决策建议,参加现场应急处置。目前,上海市气象局已成立由约120名年轻气象工作者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其规模还将不断扩大。世界气象组织设立的临近预报服务、城市气象和环境以及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等3个国际示范项目也已落户上海,为上海世博会提供更高科技含量的气象服务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