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5月28日电(记者 李松)记者最近在重庆调查农民就业问题时发现,受经济外向度较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加速等因素的影响,重庆农民工就业呈现出“外减内增,总体持平”的态势。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重庆农民工外出务工人数确实出现了萎缩态势,其中到东部沿海地区务工人数减少明显,到中西部其他地区务工人数与往年基本持平。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发布的一季度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在正常年份,重庆农民工市外务工人数将近400万,但2009年春节后农民工市外务工人数较平常下降了6.4%。重庆市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民工数量之所以会减少主要是金融危机对东部沿海地区的冲击比较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明显减少,许多企业停产限产,返乡农民工不得不改变务工地点或另谋职业。
涪陵区马武镇农民张新有告诉记者,他是2008年11月从江苏昆山的富士康电子公司辞职的。离开时,公司已经连续3个月没有接到订单了,平时只有800多元的基本工资。“我现在在涪陵城区一个建筑工地上当泥水匠,每天的薪水是80元,比在昆山的工资高很多,半年就存了将近2万块钱,而且还可以就近料理家里的土地。”
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重庆整体经济尤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吸收了相当数量的农民工,这在很大程度缓解了农民工群体的就业压力。根据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一季度调查显示,重庆农民工市内务工人数增加约4.3%。而来自重庆市社保局统计显示,截至4月底,重庆市回流的360万名农民工中,已有352.9万人找到工作。
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王秀模告诉记者,传统的制造业、建筑业、家政服务业大量吸纳农民工本土就业的趋向也非常明显。
江津区慈云镇一水村村主任陈仲荣说,交通、建筑、家政服务、餐饮等传统行业吸纳农民工的能力是相当强的,“我们村一个施工队在江津承包了一个商业楼盘的建设,包工头一下子就带去80多个人。家政服务、餐饮这样的行业基本不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雇佣的劳动力人数比那些高端行业多多了,在缓解我们村农民工就业方面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