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5月31日电(新华社记者 何丰伦 向志强)“危机之中抱团取暖,政府扶持延长产业链条,规模增长缓解‘雪崩’压力,升级换代谋求持续发展”,这是记者近日在中小企业聚集的广西柳州市采访时听到的应对金融危机“方程式”。由于当地党委、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扶持措施,曾遭遇“生存危机”的广西柳州中小企业,在今年规模增长幅度明显,形成了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危机”
2008年下半年以来,柳州市中小企业曾普遍经营困难、效益下滑、面临“生存危机”。
柳州市柳城县鹏鑫源茧丝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军杰介绍,公司下游的丝绸服装行业80%的产品依赖出口,金融危机使得出口急剧下降,作为上游的加工企业受到极大冲击。资金链几乎出现断裂。
汽车、工程机械是柳州市的支柱性产业,危机中迅速萎缩的产销状况,导致一大批为上汽通用五菱、柳工集团、东风柳汽等生产配套零部件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沉重的经营压力。
柳州市江航工贸有限公司主要为装载机提供配套产品,2008年上半年钢材价格高企时公司曾大量购进钢材。金融危机后,柳工连续减产导致配套产品销量锐减,积压了高达3000多万元的产品和原材料,钢材价格下跌更使企业损失惨重,企业一度陷入困境、几乎处于停产状态。
柳州市经贸委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谢彩玲介绍,2008年10月,柳州经济开始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11至12月整体经济迅速下滑,工程机械、有色冶金、化工、蚕丝等行业都受到较大影响,柳工最低时只安排了每月400多台的产量。这种跌幅导致中小企业面临很大压力。
危机中凸显政府效能
柳州市市长郑俊康介绍,为应对金融危机,柳州市接连出台了9个拉动内需措施和10项帮助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措施,起到了“雪中送炭”的效果。
资金问题首当其冲。柳州市不仅财政拨款5000万元,还积极协调当地金融机构拿出3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并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年担保费率从1.92%下调到1%。同时全力以赴,认真落实自治区出台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政策和技改、科技创新资金支持。
柳州市江航工贸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文艺说:“危机发生后,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获得了3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贴息和7万元的科技项目经费,还申报了县域资金项目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市政府出面协调,由柳州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标准利息的800万元项目贷款,使企业得以将技改顺利推行下去,在逆势中提升了生产规模。”
将工业土地拍卖款项“优先倾斜”安排给工业企业,这是柳州市委、市政府采取的又一举措。柳州市起重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玲告诉记者,市政府将企业原来位于市区中的土地回收拍卖,承诺所得资金扣除成本后与企业“三七分配”,政府30%,企业70%,为企业开展技改和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
柳州还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开展职工培训,设立“市长接待日”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等,做到“在大势上把握方向,微观上具体帮扶到位。”
结构升级才能更大更强
随着上汽通用五菱、柳工、东风柳汽等主机厂生产经营逐步恢复,一大批配套零部件中小企业也慢慢复苏。
柳州起重机器有限公司已基本完成技改,生产能力要比原来扩大3至4倍;
柳州市江航工贸有限公司到目前为止每月的生产目标都超过1000多万元,正加大拓展国内外市场的力度;
志宝机械有限公司在贷款和财政补贴的支持下,“缓了口气”的新工厂已经投入使用,还花200万元购入了一台先进生产设备……
抓住机遇,逆市而上,提升品质,创造效益,成为柳州市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张志玲说:“我们已经在柳东新区购置了土地、建设厂房、引进新生产线,我们要加快提升搬迁步伐,结构升级换代将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能抓住更多未来的市场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