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将于13日下午开始第3次考古发掘的秦兵马俑一号坑发掘现场(6月13日摄)。当日,考古人员将对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发掘,这是其沉寂20多年后迎来的第三次考古发掘。秦兵马俑一号坑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估计一号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 新华社记者 焦卫平 摄
新华社西安6月13日专电(记者 段博、冯国)6月13日是中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下午1时,考古人员开始对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进行发掘,这是其沉寂20多年后迎来的第三次考古发掘。
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据介绍,最早发现的一号坑东西长230米,宽62米,距地面深约5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是目前发现三个俑坑里最大的,目前仅仅发掘了三分之一。
著名考古专家、秦兵马俑博物馆前馆长袁仲一最早提出了“一号坑应为军阵”的观点。根据已往的考古发掘资料,秦兵马俑一号坑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估计一号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专家推测,这个坑的俑阵排列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矩形混编部队。

6月13日, 工作人员在一号坑进行发掘工作。新华社记者 焦卫平 摄
秦俑博物馆选择在今年启动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是因为秦俑博物馆不久前取得了国家文物局的考古发掘资质,具备了对出土文物的保护能力。相比几十年前的前两次发掘,本次发掘将有可能揭开许多未解之谜,比如,一号坑中到底有没有将军俑?原本彩绘的兵马俑会不会保存如初?这些都让人充满期待。
据悉,1978年到1985年间,陕西省考古所秦俑考古队对一号坑进行了两次大的发掘,出土陶俑1087件。
秦俑一号坑首次发现两辆四马战车“亲密无间”

6月13日, 工作人员在一号坑进行发掘工作。新华社记者 焦卫平 摄
新华社西安6月13日电(记者冯国、胡瑶)6月13日,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如期进行。秦兵马俑博物馆副馆长曹玮说:“根据目前的最新发掘情况,最重要的是在一号坑内发现了两辆四马战车‘亲密无间’,这种情况在兵马俑考古史上还是首次发现。”
记者在现场看到,考古工作者正在细致地用铲子、毛刷等进行清理发掘,有的进行仔细绘图,有的喷水保持土壤湿度。秦俑考古队队长刘占成在现场边清理一辆战车,边回答记者的提问,并不时地指挥着整个工地的考古进度。

这是一号坑发掘现场(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焦卫平 摄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俑考古队在1978年到1984年间,对兵马俑一号坑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陶俑1087件。其后,考古队1985年对一号坑展开了第二次考古发掘,但是限于当时技术设备不完善等原因,发掘工作只进行了一年。
据悉,13日的考古发掘工作预计持续到18时左右。
秦俑一号坑发现个别陶俑身上残存着大面积彩绘
新华社西安6月13日电(记者冯国、胡瑶)13日,秦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考古发掘进展顺利,除了首次发现两辆前后相邻的四马战车外,还发现了个别陶俑身上残存着大面积彩绘。
秦兵马俑一号坑考古发掘执行领队许卫红在现场告诉记者说:“从今天发掘的情况看,遗迹、遗物保存情况比预想的好,譬如彩绘漆木环和大面积彩绘等,给了我们很大信心。预计今后的发掘也会十分顺利。”
1974年秦兵马俑发现后,国家文物局随后委托陕西省成立了秦俑考古队,对兵马俑坑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勘探与试掘,到1975年时获知坑内有10条东西向的隔梁,11条东西向的过洞,东西两端各有一条南北向的长廊,坑的四周各有5个斜坡形的门道,是个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的大型俑坑。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吴永琪说:“今天的发掘是秦俑一号坑沉寂20多年后迎来的第三次考古发掘,博物馆制定的‘五年考古规划’已经被国家文物局批准。随着发掘的展开,观众在观赏兵马俑的恢弘气势之时还可以观赏到兵马俑的揭示过程。”
秦俑博物馆选择在今年启动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的背景是,秦俑博物馆今年3月份已取得了国家文物局的团体领队考古发掘资质,从能力上说具备了对出土文物的保护能力。相比几十年前的前两次发掘,本次发掘可能揭开一些未解之谜,譬如一号坑中还有没有级别更高的军吏俑,原本彩绘的兵马俑会不会保存如初等。
谈起发掘的原因,吴永琪说:“一号坑虽历经两次正式发掘,但实际完成面积只有2000平方米,仅仅发掘了东段的局部,对于中部和西部陶俑的排列、兵器的配备、战车的设置等情况,需进一步的发掘工作来说明。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要弄清一号坑的性质、要明确兵马俑数量的绝对数字以及战车的数量和排列,也需要进一步发掘。”
为了进行公开展示,秦俑考古队在1978年到1984年间,对兵马俑一号坑进行了正式发掘,出土陶俑1087件。其后,考古队1985年对一号坑展开了第二次考古发掘,但是限于当时技术设备不完善等原因,发掘工作只进行了一年。但是从文物保护方面看,对第二次发掘已暴露出来的兵马俑等考古遗存,由于受到阳光、灰尘、潮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迫切需要进行发掘后的修复和保护。
13日,秦俑博物馆副馆长曹玮代表博物馆从陕西省文物局接受了考古发掘执照。曹玮说:“这是秦俑博物馆第一次独立对一号坑进行发掘,发掘的区域位于一号坑中间偏北位置,今年发掘200平方米,今后五年将有目的、逐渐地完成俑坑北侧约2000平方米的发掘,最终将俑坑北部从东向西完全贯通起来。”
根据已往的考古发掘资料,秦兵马俑一号坑是一个东西向的长方形坑,长230米、宽62米,坑东西两端有长廊,南北两侧各有一边廊,中间为九条东西向过洞,过洞之间以夯土墙间隔,估计一号坑内埋有约6000个真人真马大小的陶俑。有专家称,这个坑的俑阵排列象征由步兵和战车组成的矩形混编部队。
许卫红说:“现在的人们看到的发掘深度是第二次正式发掘的深度,发掘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资料、推进研究。譬如一号坑截至目前完全发掘的是2000平方米,算上揭露了一半的才4000平方米,而一号坑的总面积1.4万多平方米。2000平方米的面积能否代表整体呢?许多问题需要提取新资料。”
记者在考古工地现场看到,在原来已揭示出来的大部分火红色的棚木痕迹之外,木灰随处可见,一部分陶俑、陶马的残件,秦代之后的一个墓葬等都呈现在眼前。发掘开始后,考古人员立即着手进行的工作,包括绘制发掘现状平剖面图、提取各种影像资料、棚木搭构形式解剖及过洞填土的清理等。
著名秦兵马俑专家袁仲一说:“考古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号坑今天的发掘可以推进秦俑布局、秦俑类别、秦俑坑性质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