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起步—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走访记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14日   来源:新华社

    开栏的话: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根据安排,从6月14日起,新华社开辟专栏《共和国从这里走来》,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过程中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的今昔报道,描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画卷,在全社会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起步——中国共产党诞生地走访记

中共一大会址的外观是典型的上海石库门民居(6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新华社上海6月14日电(记者许晓青 吴宇)这是一处朴素的上海石库门民居,青砖黛瓦镶嵌西洋雕花。历经88载风雨沧桑,推开沉甸甸的乌漆大门,愈发显出历史的厚重。

    88年前,在这扇大门后的狭小厅堂,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第一簇革命星火。随后不久,在嘉兴南湖之上,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船”正式起航。

    “开天辟地”“焕然一新”,毛泽东曾用这八个字来形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非凡意义。

    88年历程,60年执政,人民与共和国一同见证。她率领不屈的中华儿女浴血奋斗,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创造出令世界惊讶的巨大成就,并继续书写新的光荣与梦想。

    星火燎原:共产党人的宗旨矢志不渝

    “遥想当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到如今全党已有超过7400万名党员。”6月初的一个上午,两鬓略显斑白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倪兴祥站在一大会址前为参观者讲解,“人民共和国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6月13日,“红船”停靠在嘉兴南湖湖心岛的岸边。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 摄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来自各地的10余名代表,聚集在狭小的石库门厅堂里,探讨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会议正在召开之时,受到法租界巡捕袭扰,就在最后一天转至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举行。悠悠南湖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和决议正式通过,庄严宣告党的诞生。

    从石库门和“红船”出发,中国共产党人的足迹遍及南昌、武汉、瑞金、陕甘宁、延安、西柏坡、太行山……;从这里出发,共产党引领共和国走过一甲子。

    “参观会址,遥想当年,100年前的中国人穷则思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来自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的张建民一边参观一边感慨。张建民已是第三次瞻仰中共一大会址。作为一名教师,张建民认为,88年来,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

    中国共产党人在求索中不断破解难题,在创新中不断增强活力。人民共和国在党的带领下日益富强、豪迈而自信。

    “国家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共产党诞生88年来,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的课题。”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姜义华说,事实证明,共和国的建立没有停留在形式上,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不断的探索,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温故知新:“红色起点”焕发青春活力

    “我不仅仅对毛泽东感兴趣,我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兴趣。”6月的一天,从美国纽约来中国上海出差的彼得,一下飞机就径直来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他端详着一大会址展馆中每件文物的英文标识,并对着逼真的一大场景蜡像按下快门。

游客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内参观(6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掩映在梧桐绿荫和鲜红党旗下的中共一大会址,如今不仅是“红色旅游”的标志性景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这里也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一扇窗”。

    走进纪念馆展厅,国家一级文物——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庄严地安放在展厅正中央的密封柜内。一大会址馆藏李大钊个人肖像照原件和他的英文打字机等文物,环绕于《共产党宣言》四周,逐一陈列。

    1952年9月,中共一大会址辟为革命纪念地对外开放。1984年,邓小平同志为一大会址题写了纪念馆馆名。如今,步入会议原址的厅堂,桌、椅、玻璃花瓶、白底彩绘茶具及电灯等均以原貌陈列,精细到当年使用过的烟缸、火柴盒架及电灯开关,也不例外。

    “温故知新”。一大会址副馆长张小红介绍说,这里已成为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在上海接受培训的“第一课堂”。

    2008年,中共一大会址接待中外参观者达35万人次,平均每天迎来约1000人。小小的18平方米,人流络绎不绝。倪兴祥认为,这是党的魅力使然,也是文物保护的价值所在。

    在嘉兴,围绕“红船”的南湖景区,平均每年的参观者逾100万人次。新中国成立60周年前夕,南湖革命纪念馆在原有旧馆基础上,新建2万平方米新馆,建筑面积增加10倍。30多位工作人员正在为新馆布展忙碌。南湖上的“红船”也将迎来一次细致的检修。

    南湖革命纪念馆副馆长李允说,尽管这不是88年前的原船,但却是上世纪50年代根据广泛调研和董必武等人的回忆,完全按传统工艺复制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红船”每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精制的桐油须刷遍船身。

    “新天地”:共和国在这里拥抱世界

    倪兴祥馆长已在一大会址工作了28年,他称自己是革命圣地的“守门人”。从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点滴变迁,尽收眼底。

    改革开放30年,上海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进入21世纪,在中共一大会址旁,还出现了时尚生活的新地标——“新天地”,每天来到这里的人们说着不同国家的语言。

    “在一大会址周围散步,老年人觉得怀旧,青年人追逐时尚,外国人称呼她‘很中国’,中国人则认为她‘挺洋派’。”倪兴祥说。

    他认为,“新天地”的出现,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在这里,一大会址秉持一贯的庄严肃穆,“新天地”的石库门修旧如旧,只是店堂里的陈设完全“全球化”了。“这就是一种和谐。”

    姜义华说,一大会址是一座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石库门本身就是上海开埠后诞生的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结构,中国共产党人从石库门中走来,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上世纪20年代,中共诞生之时,上海是中国的最大城市,工人阶级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生地之一。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杨奎松分析,当时上海的环境,促使中国共产党人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观察时局。

    如今,上海这座“指标性”城市,每天都与世界发生着更紧密的联系。这里已是全球要素市场最集聚的城市之一。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继续位列全球第七、亚太第二,金融业增加值占上海GDP的比重为10.5%;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8亿吨,继续保持全球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标箱,位居全球第二。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这座拥有近2000万人口的城市,正着手建设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及国际航运中心。

    2008年5月,奥运火炬传递来到上海,来到中共一大会址。

    2010年,就在中共一大会址以南数公里的黄浦江畔,将举办一届世界的文明盛会——世界博览会。

    共和国的“红色起点”,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刘云山在黑龙江省调研时强调
精心组织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
在全社会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新华社哈尔滨6月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黑龙江省调研时指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举国上下普天同庆的一件喜事。要抓住这一有利契机,广泛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详细>>>

 

    6月8日,由河北交响乐团演奏的《柏坡交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这是国家大剧院举办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的开幕音乐会。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6月启动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中宣部、文化部定于6月至10月在北京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活动。这项活动是“向祖国汇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活动,以文艺的形式来展示新中国文化艺术的丰硕成果,表达广大文艺工作者对祖国的真挚情感和衷心祝福,是文化战线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开展丰富多彩的献礼演出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有利于全面展示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艺术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良好氛围,从而进一步激发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 详细>>>

 
 
 相关链接
· 北京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正式启动
· 新中国“第一”:中国海军的首次环球航行
· 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期间北京或将实施人工消减雨
· 就业的巨大变迁折射出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发展轨迹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60周年史料展览馆在江苏落成
· 忆往昔、看巨变、颂今朝——南京欢庆解放60周年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