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风云三号”卫星一年来完成730余次全球观测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6月21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上海6月21日电(记者杨金志)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获悉,以该所为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首发星,一年来在轨稳定运行,对地观测5100多圈,完成了730多次全球观测,获得了大量数据,并已投入业务运行。

    2008年5月27日,我国发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首发星,上面载有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VIRR)、红外分光计(IRAS)、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和地球辐射探测仪(ERM)四项有效载荷和红外地平仪。卫星还装载了微波成像仪、微波温度计、微波湿度计、臭氧垂直探测仪、臭氧总量探测仪、太阳辐照度计和空间环境监测仪等7种探测仪器,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三维、全天候、多光谱、定量探测,获取地表、海洋及空间环境等参数,实现中期数值预报。

    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表示,该所承制的4项有效载荷所获取的数据直接开展了业务应用,在大气组分观测与研究、全球云监测、台风监测、台风眼结构的精细观测、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临时天气预报、长波辐射通量(OLR)探测、全球月平均辐射收支探测、沙尘监测、全球积雪分布、全球陆地表面温度分布、全球海洋表面温度分布、冰川监测、地球南北极冰体融化监测研究、区域荒漠化监测评估、城市热环境监测与评估、农业干旱监测、海洋赤潮、海表温度数据同化、东北湿地遥感监测、河口泥沙监测等各方面实施应用,特别是在保证奥运服务、保障汛期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通过遥感数据的同化应用提高了天气预报实效性。

    目前,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仪、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地球辐射探测仪稳定运行,确保实现每天24小时全球无缝隙观测;红外分光计保持每天工作约7小时,确保中国及周边地区的三维垂直探测。

    一年来的应用结果表明,卫星平台工作稳定、性能良好,卫星的探测仪器总体工作正常,卫星探测技术已接近并部分超过欧洲和美国极轨气象业务卫星的水平。

    近日,在“风云三号”02批规划的项目研讨会上,卫星用户提出了02批卫星的应用需求分析,显示出强劲的后续需求。上海技物所表示,将在现有承担产品研制任务的基础上,针对大气成分探测、大气三维探测、地球环境探测,完成3项新有效载荷的可行性论证研究报告。 

 
 
 相关链接
· “风云三号”已经开始监测东北地区湿地退减趋势
· 周红玲:"风云三号"将提高对极端灾害性天气预测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