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6月24日电(记者 褚晓亮)近年来,吉林省突出围绕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题,先后实施城市棚户区、煤矿棚户区、农村泥草房和林业棚户区改造、城市廉租住房建设等“五路安居”工程,使群众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历史欠账多,存在大量的棚户区和住房困难群体。这些困难群体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他们既没有条件改造住房,也没有能力购买新房,居住环境几十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从2006年开始,吉林省开始大力度推进“五路安居”工程。截至2008年底,已有上百万户困难群众住上了新房或改善了居住条件,其中包括55万户城市居民住进新房,9.62万户煤矿棚户区居民和18.8万户农民改善了居住条件,为23万户城市低保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国有重点林业局开工建设了30万平方米回迁房。
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吉林省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加大了对“五路安居”工程的财政投入,仅今年就安排专项补助资金24.5亿元,同时,通过政策性减免、市场化运作等措施,确保建设资金需要。
吉林省还制定了保障性安居工程三年规划,到2011年,全省将再有136.44万户家庭因此受益,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将得到普遍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