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林红梅)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28日在此间举行的救捞体制改革座谈会上表示,要积极探索独具中国特色的救捞发展之路,交通救捞队伍作为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成为保障海上安全的中坚力量。
2003年6月,交通部实施了救捞体制改革,目前形成了救助队伍、打捞队伍、飞行队伍三位一体的队伍建制;承担了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三位一体的岗位职责;开始形成了空中立体救助、水面快速反应、水下潜水打捞三位一体的综合功能。救捞队伍创立了“靠前、加密、加快”的“动态待命”制度,变远距离待命为近距离待命,变静态待命为动态待命,提高应急反应的速度和能力,缩短救助力量抵达遇险现场的距离和时间,增强了救助的有效性。
统计显示,6年来,救捞系统共执行救助抢险任务3798起,救助海上遇险人员19646名,救助遇险船舶924艘,打捞沉船67艘,获救财产价值约423.3亿元。执行救助任务次数是改革前6年的4.5倍,救助海上遇险人员总数是改革前6年的2倍,获救财产价值是改革前6年的11.3倍。
李盛霖说,救捞队伍抢险救人,保障海上安全,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李盛霖要求今后要进一步增加救捞设备,不断增强救捞力量,进一步提高救捞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方位运行、快速反应、救助有效的国家现代化海上救助打捞力量,为保障海上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海上专业救捞队伍6年来共救助近两万人脱险
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记者 林红梅)中国海上专业救捞队伍6年来共执行救助抢险任务3798起,救助19646名遇险人员脱险。
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局长宋家慧28日在此间举行的救捞体制改革六周年座谈会上介绍,自2003年6月28日国家启动救捞体制改革的6年来,救捞系统共组织救助出动5378次,执行救助抢险任务3798起,救助海上遇险人员19646名。救捞队伍还救助遇险船舶924艘,打捞沉船67艘,获救财产价值约423.3亿元。
宋家慧介绍,国家在6年里建设了4支救助飞行队,配备了12架救助飞机,并为救助单位确定了适应我国沿海救助需要的大、中、小三种船型,新建造和新引进救助船37艘,规划到2010年还将建造12艘。救助打捞系统成为国家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应对海上重特大突发事件的中坚力量。
统计分析显示,这6年里救助出动次数是改革前6年的5.8倍,执行救助任务次数是改革前6年的4.5倍,救助海上遇险人员总数是改革前6年的2倍,获救财产价值是改革前6年的11.3倍。据测算,6年来,救捞系统在人命救助、环境救助、财产救助和抢险打捞等方面体现的社会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约4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