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 王敏) 刚刚过去的2009年上半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国各级工会围绕全力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条主线,广泛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和保增长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以保岗位保工资为重点,做好维权和帮扶工作,推动中央各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措施落到实处,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应对危机:积极作为 共克时艰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和职工权益带来的影响,各级工会引导广大职工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积极投身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主战场。
——大力推进“同舟共济保增长、建功立业促发展”劳动竞赛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近70%的企业和职工参加了竞赛活动。各级工会在1.3万多项国家和省区市重点工程项目中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深入推进世博园区重大工程、灾后重建重点工程建设等竞赛活动。围绕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目前,各级工会共选派了8.8万多人次的技术骨干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帮扶和技术交流工作,对3.2万个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困难企业进行了帮扶。设立节能减排职工义务监督员30多万名,涉及企业10万多个。
——以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全国17个省区市总工会发文、14个省区市通过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发文进行部署。“通过开展‘共同约定行动’,在全国基本形成了企业不裁员、少裁员,不减薪、少减薪,依法履行民主程序、开展集体协商的良好氛围。”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说。
——进一步弘扬劳模时代精神。今年加大了对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表彰力度,一线职工占82.44%,农民工占7.77%。“五一”期间,特意邀请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代表进京参加五一系列庆祝活动,共享共和国改革开放新成果。
——积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为主要载体,深入开展“共铸理想信念、共促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职工,提升职工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
推动就业:保岗位保工资 搞好帮扶切实维权
面对金融危机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各级工会迎难而上,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同重民生、促和谐紧密结合起来,着力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积极推动国家各项就业政策落实。各级工会与商务部、财政部联合开展“家政服务工程”,组织千名外省家政服务员进京安置就业;与教育部联合部署“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2009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广大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高校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组织15万家民营企业提供260万条岗位信息,促成30万名高校毕业生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
——积极实施“千万农民工援助行动”。 以就业援助为重点,通过开展就业培训、岗位援助、创业指导、维权服务、生活帮扶等措施,对农民工实施援助。目前各地工会确定的农民工援助行动目标任务达到1190多万人,援助资金总额达到8亿元以上,已培训和正在培训农民工达111.48万人,维权帮扶121.67万人。
——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积极推动《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与13个部委联合召开了预防和解决欠薪逃匿问题的会议,加强对欠薪问题的监督检查。大力推进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工作,规范民主程序,加强民主监督。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为遏制重特大事故作出积极努力。
——大力加强对促增长、保民生等问题的源头参与。积极参与《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配套法规及《社会保险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企业民主管理条例(草案)》《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下发工会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动国家解决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等问题,努力从源头上维护广大职工合法权益。
——全力做好灾区对口帮扶。各级工会在去年筹集救灾捐款36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目前有19个省级和9个副省级城市工会已向灾区工会拨付帮扶援建资金6000余万元,达成出资意向的工会阵地援建项目资金达9400万元,通过金秋助学活动资助灾区学生近5万人次,通过对口劳务协作帮扶灾区劳动力外出务工4万余人次。
纵观上半年,我国各级工会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找准了定位、体现了价值、展现了作为。目前,我国仍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刻。各级工会将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动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