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和平使命―2009"军演俄方部队抵达中方演习地域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12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吉林洮南7月12日电(记者黎云)按照“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的总体安排,俄军第一批参演部队11日、12日以铁路输送和空中输送两种方式,先后抵达中方演习地域。

    11日13时,第一列输送俄军参演部队和大型武器装备的专列停靠洮南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专用站台。首批到达的地面部队包括161名官兵、41台指挥车和装甲车辆。地面部队抵达后,随即进驻野营村和野战车炮场。

    首批参演建制部队10日从俄罗斯格罗杰科济站出发,到达我国绥芬河站,经海关、边防、检验检疫检查后,运行1041公里到达演习地域。

    12日12时,装载着俄空军92名先遣人员和物资装备的两架俄罗斯空军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抵达中国空军齐齐哈尔场站,首批到达的俄空军参演部队包括俄军领航、通信、气象、机械等地面指挥和技术保障人员,以及电台、电源车等设备。中国海关、边防部门提供了通关便利。

    按演习方案,俄空军战斗机群和空降兵部队,将于13日抵达中方演习地域。在演习期间,齐齐哈尔场站是俄空军保障基地和起降机场,承担俄空军飞机起降,飞行员、空降兵部队和地勤人员的后勤保障任务。

    俄军参演部队将在14日前全部抵达演习地域并展开准备。

探密联合军演野营村

    新华社吉林洮南7月12日电(记者黎云)作为中俄两军共同的野外宿营地,占地14.8万平方米的中俄联合军演野营村,历时48天完成全部建设,并迎来了双方参演部队。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野营村,那就是——规范。

    沈阳军区联勤部副部长顾炳荣少将,任野营村村长。在两国军队陆续进驻之时,顾炳荣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野营村的情况。

    特色鲜明,功能齐全

    说野营村是一个小社会,恰如其分。

    以野营村中心广场为界,中俄两军营地分列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可以满足千人同时就餐的大食堂,还有各自的超市、洗衣中心、文化活动中心、露天篮球排球场。

    两军各有一顶指挥帐篷和200多顶宿营帐篷,依序排列整齐。

    一日三餐,两军各自开伙。我军按照总后确定的标准伙食进行供应,参训官兵每餐能吃到6菜一汤和两种主食。“这个标准是全军统一的。”顾炳荣说。

    超市里的商品名称和价格,都用中俄两国文字进行了标注。两个超市里的商品价格一致,种类稍有不同,俄军一侧的超市里增加了一个纪念品柜台,俄军官兵可以在这里购买带有中国元素的纪念品。

    在俄军一侧,还设立了货币兑换点,俄军官兵可以在这里兑换人民币,然后去超市购买生活用品。

    通信设施也非常方便。可以拨打国际长途的电话亭,就安装在宿营帐篷旁的路边,俄军官兵只需到超市里购买一张电话卡,就可以给家里打电话。俄军一侧还设置了一个连通国际互联网的网吧,计时上网非常方便。

    这个由彩钢建设而成的服务保障中心用的是新技术材料,成本不高,但坚固耐用,演习结束后,还可以长期使用。

    由于充分考虑到人员集中的因素,服务保障中心内通风系统很好,空气清新。

    野营村也是一个国际村。在大门内两侧,两军营地交界处,还设立了两军会晤站。会晤站是各国军队设置在边境线上,用于会谈会晤的场所。一村之内,设置会晤站,颇具国际特色。

    环保观念贯穿建设全过程

    与以往的宿营地建设相比,环保是这次演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在野营村,不论是道路两旁的路灯,还是宿营帐篷之间的地灯,全部采用了太阳能节能灯具,耗电量不到普通路灯的十分之一。洮南地区日照时间长,雨季少,太阳能充足,野营村在能源供应上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靠太阳能基本可以保证营区照明需求。

    在可以同时容纳百人洗澡的澡堂,也采用了以太阳能为主的加热手段供应热水。

    节能技术同样被应用到可同时容纳千人吃饭的食堂内。多方位的采光设计,使食堂内窗明几亮,早中晚三餐均可以在无灯光照明的状态下进行。

    垃圾桶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分别存放不同类别的垃圾,定时回收处理。为了美观,野营村的垃圾桶还做成了地埋式,地面上只看到一个桶盖。

    体现环保的,还有水龙头和厕所里的冲水装置,即便是把水开到最大,也看不到以往哗哗流水的情形。

    “我们的绿化面积占了营区面积的五分之一,光树木就栽了200余株。”顾炳荣介绍说,营区里栽的树以易活、耐干旱的灌木树种为主,不用过多浇水。

    服务管理引入社会化模式

    除了参加演习的两国军人,野营村的居民还有地方人员——在后勤管理中,野营村引入了社会化保障的模式。

    “管理人员是军人,服务人员是地方公司派出的。”顾炳荣介绍。除了厨师外,超市的收银员、银行职员、营区保洁员、生活服务中心服务员,都是由非军人担任,由地方公司派遣,在村工作期间服从管理人员指挥。

    “这样就节约了大量兵力,使军人最大限度地在作战岗位上工作。”顾炳荣说,“我们在管理中,把更大的精力放在抓好培训和制度建设上。”管理人员每天按照标准,检查各个服务保障岗位的落实情况,进行讲评。

    超市正在按照讲评要求,增加一些反映中国风光、民俗的东西。比如印着天安门的明信片、画着国画的纸扇、京剧脸谱等。

    进驻野营村的银行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好保障任务,调集了充足的现金供俄军官兵兑换,还专门配备了俄语翻译。

    管理人员都进行了相关培训,会简单的俄语。村里还请翻译教参加演习的官兵学唱俄语歌曲。

    “只能唱得形似。”顾炳荣说:“但这也足以体现出我们友好的态度。”

    医疗保障按战时要求,开设了野战医院。小病由各自随队医务人员进行治疗,重大伤病,送到野战医院就诊。

    不管是从专业的眼光,还是走马观花,野营村的建设水平都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野战营地。

    “应该说硬件条件达到一流了,但是不是一流,还得看我们的服务保障能力。”顾炳荣说。

    新闻背景:中俄两军进入对方国演习的法律依据

    新华社吉林洮南7月12日电(记者黎云)和平时期,一国军队进入他国领土,首先要解决的是入境和驻留他国的合法性。按照国际惯例,跨国间的军事演习,应该签订相关的双边和多边法律文件,明确演习的法律依据、参演部队和人员的法律地位,各方的权利义务等问题。

    沈阳军区军事法院律师陆海涛介绍说,中俄两军从2005年起举行的代号“和平使命”的三次演习,依据的法律文件是在2005年8月,两国国防部长在北京和莫斯科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期间其部队临时处于对方领土的地位的协定》,这个协定是中俄两国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法律依据和协调行动的基本保障。

    协定是在国际法的框架内,依照国际惯例制定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演习准备磋商事项、双方责任义务、出入境管理、运输保障、医疗保障、税费豁免、标识设置、安全警戒、损失赔偿、司法管辖、信息保密要求等内容。由于其规定了双方互派部队进入对方领土参加联合军事演习的合法性,确立了双方联合军事演习期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参演部队的法律地位,使双方参演部队师出有名,行动有据。

 
 
 相关链接
· 中俄联合反恐军演俄方先遣组抵达中方演习地域
· "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即将举行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