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透视我国国家外汇储备突破2万亿美元关口的背后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15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王宇、姜锐、姚均芳)经过年初的短暂停歇后,我国外汇储备增长步伐在今年二季度再度加快。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我国国家外汇储备突破了2万亿美元关口,这一数字已是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的两倍。而更让市场料想不到的是,在1800多亿美元的上半年外储增量中,95%来自二季度。

    外汇储备增速为何再度加快?增长背后藏匿哪些新隐忧?我国外汇储备使用途径呈现哪些新迹象?

    二季度外储为何重拾高增长步伐

    随着经济的逐步企稳和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影响,曾在今年一、二月份出现的外汇储备负增长格局已被当前的逐月攀升所取代;数据显示,在二季度的三个月里,月度新增储备分别为552亿美元、806亿美元、421亿美元,远高于金融危机爆发后几个月里外汇储备微弱增长金额。

    “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实现了快速增长,这说明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经济走势,与中国经济基本面转好有密切关系。”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相比于日本、欧盟和美国等其他经济体,我国经济在二季度出现了企稳回升的迹象,市场预测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速或达8%,未来向好趋势比较明显。

    专家指出,外储快速增长的背后,也藏匿着国际游资的身影。“股市、楼市等资产市场历来是国际游资紧盯的投资区域,我国这一市场二季度明显回暖,吸引了大量游资,这是二季度外汇储备增长迅速的重要原因。”庄健说。

    外储高增背后藏匿哪些风险

    高额的外汇储备一直被专家视为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高额外汇储备可以作为国际金融的调节器,可以为国家金融稳定和危机救助提供保障。但与此同时,在全球流动性泛滥之时,储备的过快增长无疑也蕴藏着诸多风险,引起专家的担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学家祝宝良表示,游资流入最大的危害是资产泡沫的产生,目前股市、房市价格上涨与其不无关系。“除了会吹大资产泡沫,导致通货膨胀之外,热钱的流入将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而人民币升值会对我国出口造成负面影响。”祝宝良说。

    外汇专家陈炳才认为,高额储备的进一步形成增加了外汇管理部门的管理难度,因为无论储备的构成如何,其价值都处在不断变动的风险当中。

    今年以来,美联储、英国央行、欧洲央行相继采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长期内全球流动性泛滥几无悬念,无疑这将给我国外汇储备的保值重任蒙上厚厚阴影,如何防范储备缩水已成为外储管理部门无法回避的一大挑战。

    如何化解储备高增之忧

    为避免储备高增带来的烦恼,外储结构调整和有效利用显得尤为关键。在诸多有效利用外汇储备的主张声中,增加购买战略性资产、增加能源和资源储备的呼声一直很高。但专家指出,中国作为国际市场上的大买家,一旦重仓介入某种资产或大宗商品,自然会大幅拉高这种资产的价格,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储备损失。

    鼓励企业“走出去”正成为当局化解外汇储备风险的一条途径。“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国内外汇储备,通过贷款换石油等具体方法,我国把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油气等资源类资产,这对于调整外汇储备结构、推动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抵御金融风险将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社科院世经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张斌说。

    上半年我国石油化工企业相继与俄罗斯、巴西、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等国签署了一系列总价值达440亿美元的“贷款换石油”协议,这些均被市场视为利用外储支持企业走出海外的成功案例。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对于化解高额外汇储备风险,这些方法仅仅是“治标”而非“治本”之策。社科院世经所所长余永定指出,这也许能解决外汇储备中的存量问题,但它无法解决流量增长问题。他认为,目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尽快采取措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天量货币”透视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任芳、王宇、姚均芳)尽管7.37万亿元天量信贷数据已提前公布,15日央行公布的我国上半年金融数据仍让市场震撼:外汇储备增长加快并首次突破2万亿美元;货币供应量增速再次冲刺到28%的历史高位。在外资加快流入、货币信贷迅速增长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经济如何演绎?货币政策是否面临调整压力?

    外资流入 房贷“井喷”:经济企稳喜中有忧

    北京王先生谈起上周末的看房经历就遗憾不已:“稍微迟疑了几天,我看好的一套住房就被别的购房者买走了。”近期,在通胀预期等消息推动下,“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使得楼市异常火暴,不少一线城市房价创出历史新高,这也直接推动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飙升。

    央行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主要反映住房按揭贷款的居民中长期消费性贷款增长1800多亿元,而在去年11月份这一数据曾一度萎缩至40多亿元。

    飙升的不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这一项数据,新增信贷、外汇储备、货币供应等一系列数据无不在二季度出现大幅上涨态势,专家认为,这些数据侧面印证了中国经济正在企稳回升。

    “从央行披露的数据看,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达到2.13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在上半年贸易顺差增幅较少的背景下,表明国内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亚洲开发银行经济学家庄健说。

    二季度我国股市和楼市所呈现出的迥异景象,正在吸纳海外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并推动我国外汇储备数字在二季度末一举突破了2万亿美元。

    “其他国家的经济仍处衰退阴影中,而中国经济有望在二季度实现7.5%以上的增长,这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来中国投资。”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吕随启说。

    6月份,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幅明显提升,达到24.79%。“这反映国内经济活动进一步复苏。”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说,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房地产回暖带动相关产业的生产复苏,以及汽车和家电热销对钢铁等重工业的带动作用显现。

    此外,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46%,存款活期化的趋势在延续,这也从侧面验证了在实体经济回暖的态势下,货币需求量增加。

    6月份新增信贷高达1.53万亿元,大大超过了此前业界的估计。其中票据融资占比显著降低,中长期贷款占比明显提升,越来越多比例的贷款进入实体经济。

    不过专家指出,微观层面企业经营状况并未如数据那般乐观,由于需求不足,相当多企业存款依然在银行内部空转,一部分资金急于寻找出口,违规进入到股市和楼市,也有一部分资金进入到低水平重复建设领域,信贷超常增长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

    “存款增长超过贷款增长,这显示货币过于充裕,如果实体经济无法吸纳如此多的货币,将推高资产价格,而资产泡沫的累积在未来可能成为压制经济增长的力量。”刘煜辉指出。

    市场“不差钱”:通胀远虑大于近忧

    金融数据出台后,国内股市强劲上扬,到15日收盘时上证指数已达到3188点的年内新高,比年初上涨近70%。同一时间,位于北京万寿路南口的金鼎同和购物广场在两次推迟开业后,招商率依然不满50%,上午宣布放弃开业。

    这一热一冷显示,充裕的货币供应推高了资产价格,但要推高商品价格尚需时日,因为终端消费依然疲软。

    “如果货币供应增速继续加快至20%以上,明年上半年物价存在一定的加速上行风险。”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日前警告。而6月我国货币增速已接近25%,远远超过美国、日本、欧元区等主要经济体。

    过多的货币已引起一些机构的预警。瑞士信贷发布最新报告则调高了对中国2010年的通胀预期。中国人民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判断,我国货币供给大约会在明年一二季度之后传递到通货膨胀当中。

    通胀预期推动了股市、楼市、黄金等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近日被誉为“颐和园旁宫殿群”的北京御园二期低调开盘,当日协议加合同销售额已逾15亿元。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月首次出现同比、环比同步上涨。

    “在资金充足的背景下,股市已从普涨进入到结构性上涨阶段;房地产价格在此前还没调整到位的基础上,受到大量资金涌入推动又开始大幅攀升。”吕随启说。

    不过,近期物价上涨压力并不大。“今年我国不会出现通胀,因为当前的产能过剩及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都能够有效地阻止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表示。

    招商困难并非金鼎同和购物广场的独家遭遇。日前,北京市海淀区一商场亦因招商不满、生意清淡,引起商户集体停业抗议。6月份,北京CBD商业区写字楼的空置率也达到33%的历史新高。

    不过,未来或将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反映世界主要商品价格的CRB指数半年来持续上涨,其中5月份涨幅达14%,创1974年7月以来单月涨幅新高。“受美元贬值、流动性泛滥、经济复苏等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牛市新征程将上演,届时原材料等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或将传导至国内,带来物价上涨压力。”安信期货首席策略分析师姜德增断言。

    下半年:货币政策会否“动态微调”

    日前,银监会出台规定,对二套房贷政策收紧,禁止银行理财产品投入股市。更有专家建议,取消首套房贷7折利率优惠。下一步货币政策走向,关系着我国经济的走向,也牵动着众多股市、楼市投资者的神经。

    在信贷激增的大背景下,近期高层频频谈及货币政策的走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最近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表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本月13日晚,央行网站公布了行长助理李东荣在浙江调研时的讲话。他提出要“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放在突出位置”,同时要“加强货币信贷管理,合理把握货币信贷的投向,保证金融业的稳定运行”。

    “如果收紧信贷,可能断送经济趋好态势;如果持续高投放,又会给远期通胀埋下伏笔。这就需要把握好政策的前瞻性,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适度微调。”中国国际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张其佐说。

    在我国,货币政策力度由弱到强排列,依次为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调整。近期,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操作层面的微调迹象正在显露。9日,央行一年期票据在历经7个月停歇后再度重启;近期,央行不断加大了正回购操作力度,均显示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在公开市场操作上适时回笼货币的意图。

    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曾用“走一步看一步,动态微调”来描述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我理解动态微调就是根据物价上涨情况,随时增减贴现贷款,或增减央票发行,以调整市场上的货币量。年内启用加息或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吕随启说。

    分析人士预测,下半年整个货币政策将从“量”的增加转为“质”的关注,同时更加关注信贷风险。“三农”、中小企业有望得到更多的贷款支持。在房贷领域,政策调整会比较复杂,一方面房价不能过高,否则会招致民众怨言影响稳定;另一方面房市不能低迷,经济企稳回升需要房地产业的拉动。

    央行公布上半年金融数据 我外汇储备21316亿美元

    2009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货币信贷快速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一、货币供应量增长28.46%

    2009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56.89万亿元,同比增长28.46%,增幅比上年末高10.64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2.7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9.32万亿元,同比增长24.79%,增幅比上年末高15.7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6.09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36万亿元,同比增长11.46%。上半年净回笼现金578亿元,同比多回笼639亿元(去年同期净投放61亿元)。 >>>详细阅读

    央行2009金融稳定报告称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报告》提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贯彻落实金融促进经济发展各项措施,创造有利于金融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提高金融业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发挥危机应急处置机制作用,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改善融资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能力;改进金融监管制度和方法,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稳步推进金融创新,提升金融业整体竞争力;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为国际金融稳定奠定良好基础。 >>>详细阅读

    新闻背景: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历程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记者 姜锐、王宇)

    外汇储备,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中的外汇部分,即一国政府保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持有并可以随时兑换外国货币的资产。狭义而言,外汇储备指一个国家的外汇积累;广义而言,外汇储备是指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黄金、国外有价证券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拓展,外汇储备规模也随之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缓慢,出口创汇成为出口部门的一个特有名词。从1978年到1989年的12年间,除1989年为56亿美元外,其余各年的外汇储备余额均未超过50亿美元。1996年11月,我国的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5年后,这一数字才翻了一番达到2000亿美元。

    进入21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开始加快,2006年2月中国外汇储备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外汇储备国,2006年10月突破了1万亿美元,2007年为1.53万亿美元,2008年为1.95万亿美元。

    从去年四季度起,我国外汇储备增速开始减缓,个别月份出现负增长,但今年2季度,我国外汇储备再度出现快速增长局面。

 
 
 相关链接
· 央行公布上半年金融数据 我外汇储备21316亿美元
· 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将于09年底前正式成立并运作
· 央行:08年金融平稳运行 外汇储备达1.95万亿美元
· 新闻分析:1.9万亿美元 透视外汇储备再创新高
· 央行:金融运行平稳 国家外汇储备达19056亿美元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