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厦门7月15日电(记者 项开来)据厦门市统计局最新消息,2009年上半年厦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6.4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6%,经受“外向之痛”的厦门迎来经济正增长。
相对于福建省上半年8.5%的经济增速,0.6%的增长似乎与厦门市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头城市的地位并不相称,但这却是今年以来厦门市首次扭转负增长态势。作为经济特区的厦门,在福建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外贸进出口占到了全省一半份额,利用外资多年来一路领先,经济外向度居福建之冠。鲜明的外向型经济,多年来支撑着厦门经济的高速发展。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因素冲击,外向度高的厦门首当其冲,大部分负增长指标的降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进入2009年,厦门市经济发展更是出现多年未见的负增长,从1月末的-6.3%一直到5月末的-2.5%。
罕见的负增长在福建省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也给厦门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帮扶解困保增长成为特殊时期的重要措施。自去年以来,厦门市先后出台了促进外贸企业出口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减轻企业负担、扩大内需等54项政策,从各个方面扶持企业发展。仅连续取消、减收两批涉企收费项目,就直接为企业减负近8亿元。
在饱受外向经济之痛的同时,厦门市对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增长方式仍需优化的反思从未停止,经济结构转型艰难进行。值得一提的是,1到6月份,厦门市第二产业产值增长-7.8%,但第三产业却异军突起,增幅达13%。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0.4%,第三产业首次支撑起厦门经济的半壁江山。
经济发展困难之时,亦是结构调整的绝佳之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厦门的必然选择。目前全市已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5家,其中国家级10家,占福建省总数的一半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左右。
厦门火炬高新产业区是厦门乃至福建省的一块科技高地,在当前多数企业减产的情况下,上半年这里的不少企业依靠技术创新,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宸鸿科技、敏讯信息技术、麦克奥迪电气、北大泰普等一批企业,上半年均实现了产值翻番。
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厦门作为对台前沿的地位更加突显。据了解,在上半年利用外资大幅下滑的形势下,台商投资厦门依然保持良好势头,投资比重持续上升。1到6月,台湾直接投资项目60个,占全市新设外资项目总数的45.8%,居各来源地首位,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14个百分点,合同台资增长了1.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