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气象局专家详解今夏我国水旱态势为何如此复杂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1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记者王希、刘景洋)入夏以来,全国天气经常呈现出水旱相加的复杂态势。中央气象台17日10时同时发布暴雨预报和高温橙色警报,南方的高温仍将继续,而北方大部遭遇了一场强降水。今年我国天气形势为何如此复杂?气象部门如何做好预测服务?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17日就此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长江中下游伏旱苗头显现

    热!热!热!入夏以来,我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重庆等地连续出现高温晴热天气,让当地居民叫苦不迭。

    据气象部门预测,17日“火炉”重庆以及江苏等地最高气温达到40摄氏度;上海市17日上午气温快速上升,气象部门2小时内连发预警,将高温黄色预警升至橙色预警信号;安徽芜湖一地的最高气温已经突破了当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极值。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叶殿秀表示,从7月8日起一直持续至今的高温天气过程已经是今年入夏以来我国南方出现的第二次较大范围的高温天气。

    她分析认为与发生在6月18日至21日的高温天气一样,造成此次南方高温盘踞的主要因素是今年该地区副热带高气压位置偏北、势力偏强、持续不退。她表示,此次高温目前还没有缓解迹象,晴热范围还将不断扩大,可能会从目前的江南、华南,扩大到江淮、黄淮一带。

    与往年不同,由于雨带北跳,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集中的降雨持续时间很短,气象专业领域把这种情况称为“空梅”年份。同时,到目前台风生成偏少、登陆次数虽与往年基本持平但强度偏弱、影响范围小,也加剧了南方地区烈日似火的影响。

    叶殿秀认为,从持续时间、程度到影响范围,目前的高温天气与常年相比仍属正常。“事实上这些地区每年夏天都有这么一段高温天气,短则十数天,长则一两个月。”但她同时提醒说,由于连日少雨加剧了高温天气的危害程度,上述地区已显现出伏旱苗头,各地应在农业生产、人民生活用水方面提前做好准备。

    华北四川“遭遇”强降雨 东北低温旱涝叠加

    对于目前发生在华北大部、四川等地的降水,气候专家认为只是过程性的,可以有效缓解华北地区前一段的酷热天气,但对于四川地震灾区的百姓来说确实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据了解,目前中央气象台已经加强了对四川气象预报部门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展开天气会商,防止由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

    与江南地区高温同样引人关注还有东北地区低温旱涝叠加的情况。我国东北大部尤其是黑龙江省今年5月底至今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6月份这种情况更加明显。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黑龙江省6月份平均气温仅为17.0摄氏度,比常年偏低2.0摄氏度,月平均日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偏少75小时。同时该地区前期干旱,目前则发生持续降水。

    气候专家对此分析认为,今年春季以来大气环流异常,后又受到东北冷涡势力影响是造成低温多雨的主要原因,据预测近期这种情况仍将维持。

    农业气象专家提示说,旱涝相加、长期低温的天气不仅对目前处于生长关键期的农作物生长非常不利,还有可能带来农业病虫害。各地要加大田间普查力度,对达到防治标准的地块,指导农户立即喷药防治。

    气候变化增大预测难度

    在气象领域,梅雨不明显或梅期很短的年份被称为“空梅”年份。1951年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共出现过5个“空梅”年份,其中2000年以后就集中发生了三次,频率明显提高。

    “毫无疑问,高温、冻害、强降水等极端天气事件背后有着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的大背景。这事实上也给我们的气候气象研究工作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叶殿秀说。

    尽管预测难度加大了,但为了满足不断增加的社会需求,气象部门正在积极寻找应对之策,加强对天气形势的研判。叶殿秀介绍说,除了提供传统上10日以内的近期天气预报和按月、季度、年提供的趋势性气候预测外,气象部门正尝试开展20日至30日内的中远期预报服务。

    “这类延伸期预报服务弥补了以往预报类型之间的‘缝隙’,为公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样重要的是老百姓应该增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更加注意保护环境。”叶殿秀说。  

 
 
 相关链接
· 湖北省:今年汛期水旱形势复杂 汉江可能发生秋汛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