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7月20日电(记者杨金志、季明、高路)净增6.7万个就业岗位、6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全面开建、打破“户籍坚冰”……这半年来,在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就业岗位拓展、住房保障、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城乡居民收入等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千方百计促就业
这些天来,23岁的大专毕业生邢哲翔正踌躇满志地为自己的新事业奔忙。他创办的网上超市已经开业一个星期,这个年轻的“小老板”和4位同龄人一起,自己联系进货商,更新网站商品信息,踩着电动车顶着烈日送货。虽然有时候一天要忙碌20个小时,但是小邢心情很舒畅:“市里出台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让我顺利拿到了3万元创业贷款,实现了‘网店梦’!”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上半年,上海净增6.7万个工作岗位。小邢和他的四位同事,都是这数万名就业大军中的一员。在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上海的就业岗位不减反增。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周海洋说,早在去年年底,上海就已经确定了“帮企业、保就业、促稳定”的思路,部署了稳定就业的“1+3”工作计划,“1”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3”分别指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和就业援助。正是通过这样的多管齐下、多策并举,才取得了净增6.7万个就业岗位的成效。
在上海,各级政府为保就业动足了脑筋。在虹口区,区政府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市旅游局联手共建“上海国际邮轮经济人才培养基地”;欧阳街道针对社区内应届毕业大学生,推出了“一本台账、一次家访、一场招聘”的专项就业援助行动;广中街道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青年干部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的合同,成为两所学校的实习基地……
作为就业重点人群,大学生、农民工和公司白领等群体备受关注。为了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专场招聘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见习等多种方式齐头并进。到今年7月初,应届高校毕业生总体签约率与去年基本持平。农民工方面,今年6月底,上海参加外来人员综合保险人数达到370万,比今年1月增加了20万。
告别“蜗居”住新房
一套建筑面积40平方米的老式里弄房子,市场估价为60多万元,“套型保底”补贴15万元,再添上自己的一些积蓄,上海市民顾胜伟开心地置换到了一套88平方米、价值109万元的新公寓房。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目前,上海全市还有旧里、棚户超过600万平方米,20多万户居民的居住条件非常艰苦。因此,进行旧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上海“保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既要加大建设力度、切实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又要完善制度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开公平公正。因此,创新工作机制是关键。今年以来,上海相继在一些地区试点旧区改造意愿、改造方案“两次征询制”;拆迁改造的所有文件、协议一律公开上墙,杜绝“黑箱操作”;全面实施“数砖头+套型保底”政策,确保每户人家有基本的面积、房型保障。
在位于市中心的静安区,由政府财政支持的“零星旧里改造”继续全面推进,区财政今年已经下拨改造资金2亿元。区委书记龚德庆说,旧区改造不仅充分考虑居民的安置问题,还“一揽子”解决了许多居民的社会保险、大病补助等实际问题,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浦东三林、闵行君莲、松江泗泾、宝山顾村……在上海,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正热火朝天。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表示,到今年年底,上海将确保经济适用房总开工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首批经济适用房将在今年下半年竣工,接受居民入住申请;一条条地铁轨道通到了家门口,医院、学校、菜场“一个都不能少”……
从户籍“破冰”到社保“松绑”
今年2月,上海的户籍政策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率先“破冰”。“居转户”新政策规定,符合持有居住证满7年、缴纳社会保险满7年、拥有相当职业资格等条件,居住证持有人可以转为上海户口。6月17日,新政发布实施细则,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目前,政府职能部门已经迎来第一批申请户籍的“新上海人”。
在上海推进“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上海未来发展最大的“瓶颈”是人才。上海人才总量不足,高端人才聚集不够,制约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一个更为科学的人才发展观也就此确定--“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海纳百川聚人才!”
探索日新月异。7月1日,上海出台并施行“社保新政”,开始吸纳外来从业人员参加当地城镇社会保险。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副教授王大犇说,此次新出台的社保政策,是对上海户籍新政的有效补充和衔接,将促进“居住证转户籍”政策的受益人群范围扩大,农民工群体更是直接的获益者。
王大犇说,上海已经开始推进从“户口之名”到“待遇之实”的制度完善。“户籍只是一个本子,其价值说到底就是待遇,而这些待遇里就包括了社保。从户籍破冰到社保松绑,印证着海纳百川、大气谦和理念的实至名归。”
上海在保民生过程中,还充分重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在位于远郊的奉贤,区政府把财政预算从去年的60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亿元,这使得政府能够从容购买各种社会管理、公益性服务事业岗位。特别是政府将农村农民养老金每人每月平均增加80元,仅这一项,区级财政就将新增支出2610万元。
在刚刚举行的九届上海市委八次全会上,上海市委作出明确部署:今年下半年要继续抓好促进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工作;要始终坚持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斜,切实抓好市民期盼的民生工程,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