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央行:未来货币政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动态微调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8月05日   来源:新华社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pdf)

央行报告:未来货币政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动态微调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 王宇、姚均芳)中国人民银行5日于此间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是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要把握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问题,妥善处理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进一步增强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巩固企稳向好的经济形势。中长期看,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结构调整,提升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告详细列出今后货币信贷政策重点:一是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合理安排公开市场工具组合、期限结构和操作力度,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及货币市场利率水平的合理适度。进一步观察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和政策效应,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资金供求,合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二是继续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坚持信贷原则,保证符合条件的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贷款及时落实到位。三是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此外,报告还提出,要抓住当前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时机,继续推动改革和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

央行报告认为未来物价在价格下行风险存在的同时也存在上行压力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 王宇、姚均芳)中国人民银行5日于此间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未来我国物价走势尚有不确定性,在价格下行风险存在的同时,也存在上行压力。

    报告认为,当前外部需求依然疲弱,国内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固,在内外部不确定性较大的环境下,需求不足仍可能构成价格下行的压力。但也存在价格上行压力,受连续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及经济刺激计划影响,目前全球货币条件较为宽松。2009年上半年,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已大幅上涨。

    报告认为,下一阶段有利于内需扩大和经济企稳向好的因素仍比较多。一是投资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二是消费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报告认为,从当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增长情况看,2009年上半年我国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36.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8.8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87.3%,增幅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85.8个百分点。而且,随着企业存货逐步调整到合适水平,企业投资意愿上升,也会对经济回升产生积极作用。

    报告同时指出,影响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存在。一是世界经济的复苏仍面临不少困难,实现复苏需要较长的过程,外需严重萎缩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将持续。二是内需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特别是民间投资意愿偏低,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还比较困难,经济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依然存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不乐观,可能对消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

央行报告:二季度商业性房地产贷款显著回升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 姚均芳、王宇)中国人民银行5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二季度我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显著回升。

    今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迅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逐步提高,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新增较多。

    央行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6.21万亿元,同比增长18.8%,比上年同期低3.7个百分点,但比第一季度末高6.1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35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增速比第一季度末高4.2个百分点;购房贷款余额为3.86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比第一季度末高7.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新增8826亿元,同比多增486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4039亿元,同比多增2210亿元;购房贷款新增4793亿元,同比多增2633亿元。

央行报告:外需疲软对我国的影响仍将持续

    新华社北京8月5日电(记者 姚均芳、王宇)中国人民银行5日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指出,外需疲软对我国的影响仍将持续。

    报告指出,目前美、欧、日主要经济体经济虽有企稳迹象,但危机调整不会在短期内结束,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会缓慢而曲折。此外,部分发达经济体的消费模式有所改变,居民消费观念有从“过度消费”向“量入为出”变化的迹象,可能影响全球消费市场扩大。国际贸易或进入低速增长期,贸易摩擦也将进入多发期,国际贸易环境有可能恶化。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出口很可能会持续低速增长。

    央行报告认为,虽然2009年以来我国出口订单指数持续上升,但未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央行2009年第二季度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预期出口订单扩散指数为10.9%,较上季上升13.2个百分点。其中,预计下季出口订单上升的企业比例为39.2%,比上季度上升3个百分点;预计下季出口订单下降的企业比例为28.3%,比上季下降7个百分点。调查还显示,目前企业出口订单主要以小单、短单为主,未来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形势不容乐观。

    针对国际市场需求有可能继续疲软的情况,央行报告认为,下一阶段,一方面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推进结构调整,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市场结构,积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出口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开拓市场,特别是那些成长性好、潜力大的新兴市场。  

央行: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在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召开的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再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详细

人民银行发布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日前,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发布报告认为,2009年二季度,国民经济恢复速度超出预期,经济主体信心稳步提高。GDP同比增长回升,环比增长继续加快;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加快,国内投资需求强劲反弹;信贷投放大幅增加,银行流动性充裕。2009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CPI同比上涨-1.5%,当季新增人民币贷款2.8万亿元;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累计CPI同比上涨-1.1%,人民币贷款新增7.4万亿元。 >>详细

央行公布6月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流动性总体充足

    2009年前六个月,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6月份,银行间市场债券发行量有所增加,中短期债券发行比重依然较大;市场流动性总体充足,货币市场利率有所上升,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量均有所增加;现券交易量大幅增加,银行间债券指数和交易所国债指数均小幅下降,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移;6月份,股票市场指数继续震荡走高,日均交易量小幅减少。 >>详细

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行长座谈会在长春召开。会议总结检查了年初工作部署的落实情况,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部署了下半年工作重点。会议要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部署,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副行长苏宁分别在会上讲话,王洪章、胡晓炼、刘士余、马德伦、易纲、李东荣、郭庆平出席了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主要任务,按照人民银行年初工作会议部署,迎难而上,扎实工作,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详细

 
 
 相关链接
·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9年第二季度)》
· 我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助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 央行: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中央再提“适度宽松” 我国货币政策基调未变
· 专家解读货币政策:力度并未过头 调整需依国情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