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河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河北农业大学参与的帮扶农家书屋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革命老区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现场为农民讲授果树种植和牲畜养殖技术。当1500册农技书籍搬进书屋后,村民争相翻阅,他们高兴地说:“村里交通闭塞,长期以来读书难、看报难,致富没有门子。有了农家书屋,很多单位热心捐书,还到一线指导生产,让俺们学到知识,长了见识!”
从今年4月起,河北在全省开展以“亲情·乡情·书香·和谐”为主题的“情暖故土、书香农家”帮扶联系活动,4个月来,各级领导干部带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关注、支持、参与农家书屋建设的良好局面。据初步统计,帮扶联系活动开展以来,河北通过各种渠道已建成农家书屋3060家。
前些年,河北把“农家书屋”工程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之一,全省农家书屋已建起近300家。但因运行机制不完善,多数农村书屋管理不规范,出版物更新慢,使用率低。如何有效解决农民“读书难、看报难”问题?“农家书屋工程基础在建、重点在管、关键在用。”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局长、省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李晓明说,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省里决定通过开展“情暖故土、书香农家”帮扶联系活动,搭建有效平台,动员鼓励全社会奉献爱心、广泛参与,建立长效机制解决书屋管理和使用难题。
河北把帮扶联系活动作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构建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举措和重要载体,明确要求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所属党政部门、法院、检察院正职各建立1个联系点,其他领导干部也要积极建立联系点,作为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基层群众解难题送服务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督导。省委书记张云川、省长胡春华率先垂范,分别建立了联系点,省四大班子领导、117个厅局主要负责人纷纷跟进,各市县积极落实,仅张家口市就确定了400多个联系点。
孙喜梅,现就读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贸易专业,是石家庄市灵寿县南寨乡秋山村的低保户。自幼酷爱读书的她为让村里人也有书读、让渴求知识的孩子和乡亲不再因为手头拮据或条件限制而徘徊在知识殿堂之外,曾拾废品卖钱买书供村民阅读。在河北省、市、县新闻出版部门的支持下,去年9月孙喜梅建成了“秋山书屋”。5月4日,孙喜梅获聘“河北省农家书屋形象大使”,这也激励她更加积极地开展工作。孙喜梅不但自己帮扶3家农家书屋,还发动武汉100多名河北籍同学一起参与农家书屋的建设。他们利用暑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走进书屋开展帮扶。截至目前,河北全省已有5252个单位、个人与5020个农家书屋建立了帮扶关系。
河北统筹抓好建、管、用环节工作,注重从各地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按照种植、养殖等类型和经济性、实用性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配置农家书屋出版物。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实施“金土地”出版工程,编写出版了农业科技、卫生保健、经济法律等11大类193种浅显易懂、可学可用、深受农民欢迎的图书。宣传、农业、教育等部门组织开展以“新农村、新农民、新知识”为主题的农民读书活动,通过建立农民书友会、评选读书用书典型等措施,激发农民读书热情。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省已举办科技讲座267场,参加培训的农民约3万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帮扶活动的近10万人,受益农民300多万人。(记者 王方杰、王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