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今日中国>> 中国要闻
 
国家图书馆将启用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网站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0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廖翊 丁可宁)作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庆祝建馆一百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之一,从8日开始,以“互知•合作•分享”为主题的首届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与服务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图书馆召开。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在会上表示,国家图书馆将于今年底启动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网站。

    詹福瑞表示,随着中国学研究的快速发展,国内越来越多从事中国学研究的学者对于国家图书馆馆藏中国学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社会对中国问题研究的学术领域也越来越关注。但目前为国内外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和机构提供专门的文献服务的机构明显缺失。

    “如何将国内外有关中国问题和中国学的研究成果及时进行收集、整理,丰富和完善国家图书馆中国学文献收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面向中央国家立法与决策机构,面向学术界的研究和服务,成为国家图书馆越来越急迫的工作任务。”他说。

    詹福瑞介绍,为开展中国学专题文献研究等活动,国家图书馆已于2008年成立了“国家图书馆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

    他表示,将于年底正式启动的海外中国学文献研究中心网站将充分发挥国图在专题文献信息资源开发方面的专长,以馆藏丰富的实体文献资源为基础,借助科研机构学术力量,建成一个集学术动态报道、馆藏文献揭示、数字资源发布、用户咨询解答、学术信息传递等功能于一体的知识平台。

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面向世界
——国图百年之际访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记者 廖翊)100年前,1909年9月9日,清廷批准军机大臣、学部尚书张之洞奏请,筹建京师图书馆。1912年,京师图书馆开馆。1928年,改称国立北平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易名北京图书馆。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图书馆更名为国家图书馆。

    今年9月9日,国家图书馆迎来建馆100周年。

    “这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一百年来,国家图书馆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国图百年庆典之际,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专访。

    国弱馆弱——令人慨叹的起步

    “作为国图的前身,京师图书馆1909年开始筹建,1912年正式开馆。当时可谓居无定所,暂时在什刹海广化寺栖身,既偏僻又潮湿。只能藏藏书,很难提供阅读服务。1931年,合并后的京师图书馆和北平图书馆落户北海,有了固定馆址,结束了长达20年居无定所的历史。但是,好景不长,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图书馆被迫南迁,从北平迁到长沙,再从长沙迁到云南。一大批的善本书转移到了上海租界,又辗转到了美国。这些善本一部分历经劫难,一部分回到了南京,一部分则转到了台湾。在国难年代,文献的保存、保护都受到极大影响和威胁。”回忆至此,詹福瑞馆长极为感慨。

    “但是,在那个年代,包括梁启超、鲁迅在内的很多人士为图书馆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通过捐赠、寄存、购买等方式入藏了文津阁四库全书等珍品典藏,形成了国图很好的馆藏基础。”

    国强馆强——傲首世界的新国图

    “国图真正的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后。1973年,周总理亲自批准建立国图新馆。1987年,位于白石桥附近的国图新馆正式建成,国图建筑面积由原来的三万平方米猛增到17万平方米。去年,我们又建成25万平方米的北区新馆。中国国图馆舍面积、规模目前居于世界前三位。”

    历经百年的中国国图究竟有多大、多强?詹馆长提供了如下数字——如今,中国国图每天可接待入馆读者两万人,在世界国图中首屈一指。

    2009年9月,中国国图入仓馆藏超过2700万册,在世界国家图书馆中居第四、第五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中文文献收藏中心,世界最大中文文献收藏中心,及中国最大外文文献收藏中心。

    珍品宏富。国图馆藏珍贵文献164万册件,其中善本27万册件,文津阁四库全书原函原架完整保存,弥足珍贵;收藏甲骨35635件,世界第一;敦煌遗书15000件,名列前茅。新善本方面,拥有较完整的鲁迅手稿,郭沫若、茅盾、老舍、闻一多、巴金、丁玲、傅雷等大家手稿,以及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

    詹福瑞馆长说:“国图秉承两个宗旨,一为传承文明,其二服务社会。中华文明多以纸质为载体,这些纸质典籍收藏愈多、愈珍贵,保存愈好,就愈能发挥传承中华文明、服务社会的作用。作为国家图书总库,我们以如此庞大而宏富的馆藏为骄傲。”

    服务社会,全民共享――走近大众的新国图

    “古籍整理、保护沙龙”“文津讲坛”“艺术家论坛”“企业家论坛”“教育家论坛”“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论坛”“省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国家古籍特展”……近年来,这些由国图主办的活动凸显其推介中华文化的巨大功能。

    “国家图书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服务社会。我们的珍藏不能藏于深闺,一定要发挥这些文献对社会的积极影响。近些年来,在老馆长任继愈的影响和号召下,国图加快、加大了文献的开发力度。”

    詹馆长介绍,他们首先对文献进行再生性开发,共开发了758种,分别赠送给了全国各大公共图书馆及100所全国高校,在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通过珍贵古籍、文献的展览,让普通读者了解珍贵馆藏,为他们普及古籍文献知识;通过各种文献讲座,让普通民众了解祖国辉煌灿烂的文化。

    巨大宽敞的阅览大厅,各类专藏阅览室、功能齐备的资料查询借阅系统,人性化的各种服务体系,则可让每日走入国图的两万名读者享受现代化国图的便利与舒适。

    甘于奉献,海纳百川——国图精神气质的恒久感动

    缪荃孙、江翰、马叙伦、梁启超、蔡元培、袁同礼、冯仲云、丁西林、刘季平、任继愈……“百年记忆——国家图书馆馆史展”上,这些国图历任馆长的照片以特有的色彩,给人以精神的震撼。

    在“国家图书馆特藏精品展”上,罗振玉、梁启超、郑振铎、许广平等捐赠的珍贵典籍、文献、手稿,让人无比感怀与敬佩。

    一百年来,一代代有识之士前赴后继、默默奉献,以经年累月的心血与付出,支撑起雄踞世界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传承中华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百年来,国图人凝结成了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敢为人梯、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这是国图巨大的财富。同时,我觉得在一百年的发展中,无论在收藏方面,还是在办馆理念方面,国图培养出了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铸就了作为一个大国国家图书馆特有的精神气质。”詹福瑞自豪地说。

    坚持宗旨,面向世界――百年国图踏上新里程

    “河出昆仑,九曲望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国图之血脉,固与民与国共流淌也。乘国势,倚民生,方得文运与天地同其久长也。”

    国图百年庆典前夕,詹福瑞馆长满怀激情,写就《百年国图赋》。

    “国图的第一宗旨是传承文明,其前提是做好古籍、文献的保存保护。我们要加大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全国古籍保护队伍。另一重要宗旨是服务社会,国图每年都设立了一个服务创新奖,鼓励推出适合读者需要的新的服务项目,这也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詹馆长告诉记者,在服务社会方面,国图将不断扩宽服务内容。除了做好为政府立法决策提供咨询外,还将为一些教学科研机构及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这是百年国图的新数据、新举措——

    近年来,国图迅速推进数字化建设,其拥有的数字资源,2008年底为250个TB,如今已达280个TB,走在世界图书馆前沿。

    2009年,国图作为世界数字图书馆创始成员之一,与美国等国家共同发起了世界数字图书馆,在世界数字图书馆发布国图珍贵文献;与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合作,将其收藏的中国的传统文献数字化;与澳门基金会合作,以国图收藏家谱为文献基础建设世界华人寻根网。

    为借助数字图书馆推介中国文化,突破语言带来的困扰,国图将组织外语好的馆员做好图书的摘要、提要等,并加快中国古籍文献精品的翻译。

    詹福瑞说,国家图书馆之大不在于馆藏,而在于办馆理念及心胸、气度。

    “我们不仅要是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还要建设国际强馆。我们的国图不仅仅是收藏传统文献,传承中华民族文化,还要在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贡献。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现在迈出了很坚实的一步,国际图联大会上已正式确定中文为国际图联工作语言之一。”

    进入新世纪的国图,将培养馆员现代化观念、现代化知识结构、现代化技能作为重要目标。

    “我们每年派送馆员到美国去培训,让他们感受世界上最先进的办馆理念,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去年开始,我们实行国际访问学者制,通过国图推出一个个主导项目,吸引世界一些著名专家来这里进行研究和交流,并以此扩大国图在世界上的影响,推动国图国际化进程。我们还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即在世界范围内遴选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员。”

    “过去一百年,前人为国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今天的国图人一定能在此基础上,实现面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目标。”詹福瑞馆长充满自信地说。

 
 
 相关链接
· "百年记忆—国家图书馆馆史展"在国家图书馆揭幕
· 国家图书馆百年特藏展出
· 国家图书馆百年特藏精品免费展出
· 国家图书馆于9月2日—10月7日期间展出特藏精品
· 邮票<国家图书馆>将发行
· 国家邮政局9月9日发行《国家图书馆》特种邮票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