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9月12日电(记者 陈健)记者从四川察青松多白唇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了解到,经过调查,当地共发现珍稀植物高寒水韭的分布地16个,种群株数2600余株,并在野外观察到了植株繁殖孢子的生长情况。
察青松多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郑天才介绍说,根据保护区拟定的《国家I级保护植物高寒水韭的生长范围、生存状况和保护措施研究》计划,白玉县林业局、保护区管理处共派出人员12人,先后5次深入卡塔湿地、喀曲实地、辽西湿地、则达湿地等高寒湿地进行调查活动。
通过几个月的连续调查,研究人员基本摸清了高寒水韭在当地的分布情况,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分布规律链图。同时,初步掌握了高寒水韭的生长、生存、繁殖繁衍情况,并采集到这一物种的孢子图片,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对植株分布地进行围栏保护,同时加强科普宣传,防止放牧等活动对植株的影响。”郑天才说,保护区还将联合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有关专家,对高寒水韭的环境习性、生长繁衍等进行系统研究。
高寒水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韭中最珍稀的一种,仅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4400米的高山湿地、湖泊、沼泽和草甸中,目前只在中国的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西南部极狭窄地区有分布。
高寒水韭靠孢子散播繁殖,对于研究水韭属植物的系统演化和扩散具有重要意义,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由于高原湿地面积逐渐减少,这一物种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