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9月14日电(记者 杨玉华)记者从安徽省农委获悉,安徽省自2005年实施小麦高产攻关以来,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四年来,小麦总产累计增加73亿斤,小麦单产、优质率也不断提升,实现由低产向中高产跨越。安徽已经成为全国调出粮食数量和品种最多的省份之一。
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省,粮食生产一直是该省农业生产的主体和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5年秋种起,安徽省启动了旨在依靠科技手段稳定和提高粮食产量的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通过狠抓播种质量、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扩大增产技术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质量,有效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高产攻关实施几年来,小麦生产实现历史性突破。2009年,尽管前期遭遇特大干旱和冻害等不利影响,安徽省仍然通过科学有效的抗旱保苗措施和多年的攻关技术积累,大灾之年小麦生产再创历史新高。
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安徽全省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均刷新上年纪录。小麦面积3532.9万亩,比上年扩大12.9万亩,增长0.4%;单产333.2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4公斤/亩,增长0.4%;总产235.4亿斤,比上年增加1.8亿斤,增长0.8%。与攻关前的2005年相比,全省小麦单产提高77公斤,增长34%;总产增长了73亿斤;优质率也提高到75%,增长了30多个百分点。
通过几年来的高产攻关,安徽小麦生产实现了由低产向中高产的跨越,涌现出单产超过400公斤的市和450公斤的县,600公斤的万亩片和700公斤以上的田块也不断出现。小麦增产占全国增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